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不受年龄限/制,起病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常见。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蹙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1.按压神庭 取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头部的神庭约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宁神醒脑。 2.按揉阳白 取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1寸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面部的阳白约1分钟。 功效:清头明目、祛风泄热。 3.揉搓丝竹空 取穴: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面部的丝竹空约1分钟。 功效:清头明目、散风止痛。 4.揉搓攒竹 取穴:位于头部的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攒竹约1分钟。 功效: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5.点按睛明 取穴:位于鼻梁两侧距内眼角半分的地方。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点按面部的睛明约1分钟。 功效: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6.揉搓四白 取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1寸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面部的四白约1分钟。 功效: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7.拿捏地仓 取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拿捏面部的地仓约1分钟。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8.揉搓承浆 取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面部的承浆约1分钟。 功效:舒筋导滞、祛风通络。 9.拿捏颧髎 取穴:位于头部的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拿捏面部的颧髂约1分钟。 功效:祛风镇痉、清热消肿。 10.拿捏瞳子髎 取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0.5寸处,或目外眦旁,眼眶外侧缘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拿捏瞳子髎约1分钟。 功效: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11.按压听宫 取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的稍下方即是。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听宫约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祛淤导滞、聪耳开窍。 12.按揉翳风 取穴:位于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翳风约1分钟。 功效:镇静止痛、明目开窍。 13.按揉颊车 取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0.5寸处的凹陷中。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颊车约1分钟。 功效:解痉止痛、消肿除烦。 14.按压头维 取穴: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或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头部的头维约2分钟。 功效:清头明目、止痛镇痉。 15.按揉人迎 取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约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揉颈部的人迎约1分钟。 功效:祛寒散湿、调血醒脑、理气降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