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尔面瘫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6-13

贝尔面瘫是种原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名特发性面瘫,该病比较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寒冷、凉风的刺激及精神创伤等可引发该病。

病因:

确切的病因还没有明确,有关学说如下。

1.血管性因素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茎乳动脉和细小动脉痉挛引起面神经原发性缺血。毛细血管管壁亦因缺血缺氧而致通透性增多,血清漏出。处于狭窄骨管里的面神经出现水肿,水肿又进一步造成局部静脉与淋巴回流障碍,导致面神经继发性缺血、水肿。这样反复,造成恶性循环,引起神经变性。

2.病毒感染因从患者面神经活检里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从鼓索神经里可检测出免疫复合物,并且血清里某些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因此有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性病患之说。

病理:

贝尔麻痹是种混合性神经麻痹,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和变性同时并存,并且不同节段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亦不同。

术中见面神经的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切开鞘膜后神经纤维即膨出,可比较正常直径大2至3倍,神经内可见细小纵行的出血纹和出血性梗塞,神经变性反应一般在发病后14日达到顶峰,肿胀充血一般持续1至两个月,接下来渐渐消退,个别病例数年后仍可见神经纤维变性。病变位置主要位于茎乳孔至鼓索神经、镫骨肌支之间面神经主干和膝状神经节以上的近侧端,即内耳段与迷路段。

临床表现:

该病骤然发生,迅速加重,为一侧周围性完全或者不完全性面瘫。可有受冷风吹袭史,部分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不少患者于早上对镜梳洗时忽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或者口角歪斜,同样有被他人首先发现者。起病初期,部分患者感患耳耳内、耳后和耳下疼痛,轻重不同,少数患者有脸部、舌部麻木感,脸部触觉异常感。乳突部和乳突尖可有压痛。鼓膜后部可有轻微充血,但是多天后即消失。

诊断:

在排除了中耳炎、外伤、听神经瘤、面神经纤维瘤、先天性胆脂瘤和腮腺病患等病患引起周围性面瘫外,可诊断为该病。对反复发作和6个月以上的久治不愈的面瘫,要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肿瘤。

预后:

70€%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不完全性面瘫的预后比较完全性面瘫好,15%至20%不能完全恢复功能,其中部分患者遗留联带运动等后遗症。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用于消肿、消炎,抑制免疫反应。泼尼松60毫克/天,共4日,之后减量至40毫克/天、20毫克/天、10毫克/天,共10日为一疗程。或者地塞米松10毫克/天加入5%葡萄糖内静脉滴注。

2)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250至500毫升/天,静滴;罂粟碱60毫克/天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等。

3)维生素维生素Bi,10至20毫克,3回/天或者100毫克肌注;维生素B12,500至1000微克/天肌注。

(2)物理疗法按摩、针灸、肌肉运动和红外线治疗。必要的时候保护角膜,涂抹眼膏,佩戴眼罩。

2.手术治疗依据面瘫的程度,系统的电检查和定位试验结果决定患者是否手术。

(1)不完全性面瘫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并且紧密观察病况的变化,如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则按完全性面瘫处理。

(2)完全性面瘫起病2星期内神经电图示神经变性达90%或者90%以上,要给以面神经减压手术。如神经变性达100%者要马上手术。

(3)手术前要详细定位病变位于膝状神经节以下者,经乳突径路行乳突段与鼓室段面神经减压;病变侵及膝状神经节时减压范围扩大至膝神经节;如定位在膝状神经节以上的位置,要联合径路行面神经全程减压。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