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创森”之路

 弘净 2018-06-13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11月24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召开的2015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全国21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我国城市生态整体水平和文明程度方面的最高荣誉),河北省会石家庄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国共96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我省共6个城市提出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除省会获得此项殊荣外,张家口市已于2014年获得该称号。[详细]

创森成果:5年完成过去近30年造林总和

2010年到2014年的五年间(“创森”考核以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为准),省会先后完成造林绿化210多万亩,每年增长近两个百分点,是过去近30年的造林总和,创下省会历史造林之最。


截至2014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7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中心主城区绿地面积达8511.42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规定的各项指标。[详细]

不得不的选择:仨效应促使省会走上“创森”路

其西侧是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由于缺林少绿,形成了典型的“焚风”效应;北边的滹沱河自西向东蜿蜒172公里,本可为石家庄添一份水的灵动,却断流30年,形成一望无际的干沙滩,带来严重的“沙漠”效应——主城区正好处在两者的夹角地带,身受“焚风”、“沙漠”两种效应影响,再加上城市不断扩张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其成为新的“火炉”,环境污染日显严重。


困局如何打破?森林和树木具有释放氧气、净化城市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和各种粉尘、降温增湿等作用,植树绿化,无疑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绿量需求,2010年,石家庄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详细]

创森带来什么: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每年秋冬季,省会频繁遭遇西北风和偏北风,上风向处如有大量黄土裸露,可让空气瞬间“爆表”。环城水系西线绿化工程、太平河二期(中华大街至田庄桥)绿化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展,为省会西部和北部编就两条“绿围脖”,防风固土、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显著。


城市水源地及水岸绿化是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之一。滹沱河是省会的母亲河,是省会用水供给、气候调节、观光旅游的重要湿地水域。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完工后,计划建成集防护、景区、观赏、休闲和健身“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绿廊,为居民添一处亲水游赏的好去处。


城市林业经济作为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的五大类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省会在绿化的同时,也坚持既要“叶子”,又要“票子”,发展森林旅游、经济果林等森林相关产业,建设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殖、用材林等林业产业基地,促农民增收。[详细]

创森永远在路上:9年规划建设只刚走完创建期

据悉,国家林业局会对“国家森林城市”进行动态考核。在授予称号3年后,其会组织专家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该称号将成为终身制,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取消其称号。


为保障“创森”成功,石家庄市政府委托中国林科院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理念于2012年6月编制完成了《石家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并于2012年底颁布实施。该规划明确了“构筑京津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京津冀第三极”的发展定位,坚持“依山傍水锦绣地,林茂果丰森林城,幸福美丽石家庄”的“创森”理念,并根据石家庄地域特点和森林城市建设要求,确定了属于石家庄自己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



2016年至2020年,省会将继续实施主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县(市)城区绿色福利空间建设、滹沱河百里绿色景观长廊建设、西山森林景观建设、景观防护林网建设、森林村镇建设、太行山森林保育等重点工程。 [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