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大讲堂丨叶一剑:石家庄的新价值时代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与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互联网时代走向“网红”不同,石家庄不但缺乏较高的传播度和美誉度,甚至有些被忽视和遗忘的感觉。比如,无论是最近举办的全国首个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还是自贸区石家庄正定新区片区的获批,都未能引发关于石家庄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太多的讨论,相关的深度讨论更是难得一见,基本上仅限于媒体常规的资讯报道而已——这如果是放在最近几年快速“红”起来的西安,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不仅会被当地大量新兴的具有专业研究能力和洞察力的自媒体进行360度无死角的系统解读,还很有可能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之一。

如此低调和安静的舆论关注环境,对石家庄来说虽然不全是坏事(比如,更加有利于决策者和投资者面向中长期目标规划实施一些战略和项目,而不是像很多受到过度关注的城市那样,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过于功利化和短期化的决策陷阱),但是,可能带来的损失是,因为缺乏舆论的关注,或者说缺乏对这个城市快速变化的正向的预期,会直接影响这里的招商引资,以及更综合的资源配置,毕竟,对一个地区和城市而言,一个正向的积极的发展预期的形成,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一系列发展资源在此集聚,推动一个地区和城市走上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事实上,正是因为2019数博会的举办,让我们突然“发现”了石家庄这个城市,而且,第一反应是与当年的贵阳相比——就是在那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非常落后、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科教资源也不富足的地区和城市,却发展出了一度引领中国转型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其经济增速直到今天依然在领跑于中国经济,成为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换道超车”的典型案例。这些故事的发生与贵阳的大数据博览会有直接关系,或者说,贵阳大数据博览会是贵阳新一轮转型发展的直接体现之一。那么,当年发生在贵州和贵阳的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故事,会在石家庄和河北发生吗?

这里的变化静悄悄。当我们进一步梳理和研究石家庄这些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的发展和转型轨迹的时候发现,这个城市的表现比我们印象中要好:经济增速除了在2016年在7%以下,其它时间一直保持在7%以上,不但跑赢了河北省整体的经济增长,还基本上跑赢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追赶超越的态势一直保持着;与省内的老对手唐山相比,虽然在总量上一直未能超越,但财政收入上不但反超,而且差距还在拉大,说明其结构调整做的还是不错的,在河北省明确的加强省会城市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经济总量超过唐山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石家庄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策略都是清晰的,无论对“4+4”现代产业方向的确立和推进,还是在抢占数字经济风口中的不断加码,背后不但体现着对产业立市和产业强市的战略判断,还体现着存量转型与增量创新齐头并进、协同推进的策略——既大力追求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又积极推进存量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界创新,这对石家庄经济的稳中有增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这些年国家推进的大气污染治理和钢铁去产能的“重灾区”和“主战场”,石家庄能有这样的经济表现,其间痛苦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因为“三年大变样”而被诟病的石家庄了,虽然地产开发尤其是商业地产存在过剩的现象,但随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发布,无论是从空间布局来看,还是从板块功能定位来看,无论是从生态治理来看,还是从城市管理来看,无论是从新区新城建设来看,还是从城市更新来看,都变得更有章法了,站位也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思维也更系统了,等等。

也正是基于这些观察,在我们看来,正在变得不一样的石家庄,或许到了真正走进公众视野的时候了,这不仅是因为其发展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更是因为随着石家庄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战略和更加包容策略,整合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以助力于城市新一轮的更加综合的转型——这是石家庄构建和发挥其新价值的战略必须,也是其真正实现转型发展的策略必须和必然路径,哪怕不考虑一系列所谓的国家战略,单就一个人口破千万,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但GDP还只有6000亿元人民币的城市而言,仅靠内部市场、区域市场甚至是中国市场,都是很难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

那么,已经觉醒的石家庄准备好了吗?

1

一场数博会引发的城市发展新想象

   

10月10日晚,也就是在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前夜,一场以数字经济的“诗与远方”为主题的高端对话——“正定之夜”数字经济主题沙龙在正定南城楼举办。

根据公开报道,出席的嘉宾有:河北省省长许勤,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中国科协副主席孟庆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熊群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张冬辰,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柯瑞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杨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总经理李国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佟吉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刘韵洁,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华讯方舟集团董事长吴光胜,百度副总裁李震宇,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宇红,河北省副省长夏延军等。

事实上,这只是本次博览会的一个“沙龙”活动。据主办方介绍,这是全国唯一以数字经济冠名的国家级展会,今年5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北省政府每年举办一届。申请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被认为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外开放新要求,搭建国家级、国际化、高规格的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天的开幕式上,嘉宾包括了国务委员王勇、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工信部部长苗圩、天津市市长张国清、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中国科协副主席孟庆海、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袁周、广东省副省长陈良贤、河北省生长许勤、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以及有关国际组织(机构)负责人、有关国家政府官员和驻华使领馆官员、国家有关部委及相关兄弟省市负责人、数字经济领域知名院士、国际国内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负责人、行业权威国际机构负责人、标准组织和协会联盟负责人等。

据主办方介绍,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化”原则,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会引才、以会聚智、以会兴业;重点策划了“一会、一展、一沙龙、一体验、一大赛、三对接、多论坛、多发布”,并集中展示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最新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这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200位国际重要嘉宾,以及20多位两院院士、15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和80余位知名专家参加,参展企业达500余家。

此外,在博览会期间,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在内的国内外产业界大佬和专家,还进行了一系列主题演讲。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认可、参会嘉宾规格来看,还是从参与企业质量、产业整合力度,以及会议的思想性、前瞻性、专业性、务实性等方面来看,在国内区域和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中,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虽然在随后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与中央网信办公布的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名单中并不包括河北石家庄,但是,如果河北省和石家庄市能够依托此展览会,围绕数字经济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进行一系列更加系统和综合的战略设计、策略安排、项目布局、片区开发等,数字经济在石家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未来可期。

让正定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比如,基于每年一届的正定数博会以及正定新区,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而且,还可以与自贸区建设进行结合,通过自贸区的平台,市场化全球化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的集聚,打造面向京津冀地区和全国的数字经济高地,并通过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让正定数博会、正定新区和石家庄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与全球数字经济对话、交流、合作的端口和平台,让正定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让石家庄成为服务于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城市平台,让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最大程度成就石家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另外就是,石家庄是千万级的人口大市,城市空间开阔,市镇体系复杂,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63%以上,有山有水,有都市片区,有县域,有乡镇,有村落,还有自然生态保护区,可以为数字经济的应用实践和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场景资源,如果河北省和石家庄方面,能够以政府为引导,主动开放数据资源,并鼓励企业、社会机构和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开放数据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应的法治环境,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综合支撑,在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市场支撑、数据开放等方面,全面构建围绕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生态,这将不仅可以实现石家庄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和增长,而且,还将为石家庄的城市治理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支撑,推动石家庄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乃至“换道超车”。

当然,就像一个数博会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全部一样,一个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石家庄新一轮城市转型的全部。不过,就像我们开始提到的,经过近几年的积累,更综合的城市转型已经开始在石家庄发生,并还在努力推向深入。

2

正在发生的综合的城市转型

   

按照石家庄的规划,所谓的“4+4”现代产业,就是要做优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四大产业,积极培育旅游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四大潜力产业。

基于石家庄产业基础和现状,就前四个产业来看,石家庄还是有较好的基础的,也是石家庄经济的顶梁柱,只是面对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的深度调整,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意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都需要有新的突破。后四个产业的发展对石家庄来讲,不仅意味着新兴产业的集聚,而且,更是对包括前四个产业在内的更多产业领域发展的支撑,比如,金融业、科技服务与文化创意,具有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而旅游业和节能环保,在全国和全球新的产业结构中,都是增长最快的产业领域,而且,对石家庄来讲,这些产业是必选项,也是能够综合性带动其它产业以及整个城市综合转型的产业。

所以,在我们看来,从产业规划角度来看,石家庄对这八大产业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战略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理性,如果能够守住这八大产业的增长底线,保证石家庄的经济平稳发展就没有问题,如果能够在这八大产业实现部分和全部的创新性突破,不但可以实现石家庄的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和追赶超越的态势,而且,还将为周边地区以及河北省的整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据石家庄市统计局的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八个现代产业中涉及工业领域的四个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发展向优,助推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中向好。

分产业来看,1-8月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24.7%;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96.8亿元,同比增长24.1%;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35.8亿元,同比增长6.6%;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1.1%。现代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2.9%;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4.6%。1-9月份,全市旅游总收入1109.9亿元,同比增长21.9%。

另外,而来自石家庄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入库亿元以上“4+4”现代产业项目801项,较上月增加42项,总投资106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2.6亿元。其中,计划开工项目184项,总投资197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2亿元;续建项目228项,总投资340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7.4亿元;前期项目389项,总投资5255亿元。

虽然这些数据多少带有些刻意回应外界质疑的色彩,但客观来看,按照这样的规划和逻辑发展下去,石家庄接下来的经济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也将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既定的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支持。

关于打造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较为正式的表达可以追溯到2015年,河北不仅在“十三五”规划中表示了支持,还为此出台了《关于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6年1月25日,河北召开省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会建设发展问题。会上,时任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要实现河北全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省会石家庄这个“火车头”应当首先“多拉快跑”,这个“发动机”应当首先“换挡提速”。

对石家庄来讲,八大产业的选择是必选项

这样的文件和会议在河北历史上是第一次,当时我们就提出,这一战略决策将对石家庄未来五年乃至更长周期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不止于石家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重塑、城市生态治理,甚至助力正定新区申报国家级新区等方面,或将在很大程度上重新书写石家庄的城市历史与命运,与当年被确立为河北省会具有同样的标志性意义。

纵观石家庄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历程,石家庄“因路而兴”,城市空间格局受到南北向铁路的切割,导致桥东桥西两区发展不均衡,功能分区混杂。

自“一五”省会建设的“半拉子”工程后,其城市结构历经50多年没有改变,一直是摊大饼式发展,是小城市骨架在支撑大城市的发展,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扩展的空间体系。同时,多年来石家庄在城市规划上缺乏整体观念及市场经济意识,行政决策及长官意志带来的失误被认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遗憾,而且,很大程度上使得石家庄城市首位度低,没有起到省级中心城市作用。

近些年,石家庄自身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放在更大格局中,其竞争优势相对弱化,向北对接不上京津,向南比不过郑州,向东落后于济南,综合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功能不完善、特色不鲜明、结构不清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突出。

再加上“石家庄”由最初的村名成为火车站名,又成为城市名,以至于经常被人调侃,认为石家庄这个名字土气,“中国叫庄的大城市仅此一家”,“天下第一庄”、“北方第一大县城”,“中国第一农贸市场”等戏谑之词曾流行一时。舆论也曾几度炒作要给石家庄改名,此事甚至还一度成为政协提案,成为争议热点。

在此背景下,“弱省会”的问题可以说一直都是河北省域经济发展中的痛点之一,虽几经努力试图改变,但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当国家从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一带一路等新的时代命题,石家庄的城市发展问题就再也不仅仅是石家庄和河北省的内部问题,而直接是一些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石家庄必须做出新的改变,而且,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周期内有实质性的突破,于是,一场更综合的城市转型规划和行动就在石家庄开始了。

从官方的公开表达来看,这些更综合的转型至少包括:面向新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主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央商务区的打造、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正定新区及整个正定片区的发展、滹沱河全流域的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包括高新区在内的产业功能区的产城融合逻辑下的转型、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等等。

基于我们的调研和观察,就目前来看,对这些问题和领域的行动都已经展开,并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依然具有价值维新和路径创新的空间——在每天都在发生剧烈的颠覆和重塑之时代背景下,石家庄依然需要思考,如何让美好的改变更快更大地发生

3

如何让改变更快更大地发生?

   

放在京津冀的区域背景下来看,虽然外界比较关注的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通州副中心的建设、雄安新区的建设以及因为冬奥会的举办而带来的张家口地区的新发展,甚至是大兴新机场的建设而带来的新版块的崛起,但是,京津冀地区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基本面是,这一地区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差和不均衡,所谓“协同发展”或“一体化”,最直接的目标之一,或者说最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是,使落后地区尽快发展,缩小区域内部差距,然后才能有真正的高质量的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在此逻辑下来看石家庄的发展,就会体会到特殊的价值和战略诉求:“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这一特殊地位和现实逻辑关系,决定了省会城市石家庄必须发挥在河北省区域发展中的集聚、辐射作用,成为河北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所以,在我们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将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但该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河北的转型发展,河北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要看石家庄的转型发展。这就要求石家庄打破发展瓶颈,改变“小马拉大车”局面,和雄安新区一样,致力于引领全省的转型发展。

截止到目前,经过之前的调整,应该说从面积和人口规模角度来看,石家庄已经足够大了,但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产业质量,显然还不够强,这就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更综合的变革和创新,实现城市的追赶超越和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甚至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极”,与京、津、雄安新区等片区一起带动整个地区协调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

基于此,综合考虑新的时代变革和国家转型的特点,结合我们此前对石家庄的调研和思考,在我们看来,尽管石家庄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规划和行动,但在一些具体问题和板块,仍有进行更进一步的转型思考和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在国际化和全面开放方面,需要做出更大的突破。

比如,就正定新区以及正定片区的发展问题,可能还需要以更加综合和系统性的价值维度进行思考和创新,比如,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和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的维度,引领和带动石家庄的国际化和全面开放的维度,带动石家庄主城区城市更新的维度,延展和丰富石家庄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精神的维度,以及丰富和提升石家庄的城市品牌形象和空间承载的维度,等等。

正定新区的开发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新区新城的城市发展故事,还有着重塑石家庄和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价值,也只有尝试从这些更综合的价值维度和更长周期的时间维度来看待正定新区及其周边片区的发展,才能对存量的问题化解和未来更大的价值变现给出时代性求解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当然,由正定新区延伸出来的另一个命题就是石家庄的开放问题和国家化战略的问题。我们知道,石家庄本身是具有鲜明的枢纽型经济传统或者说基因的,但是,今天对于枢纽、枢纽经济,以及枢纽经济的发展逻辑和路径的理解,都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和多元,表现出很多新的内涵和特点。比如,至少要在现代陆港城市的高度进行定义和打造,统筹考虑空港、海港、信息港、金融港等在石家庄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这样的立体化的现代陆港城市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竞争门槛。尤其是考虑到石家庄客观上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那么,更是对其城市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背靠北京,坐拥自贸区,向东还可以与环渤海沿线一系列港口便捷互动,相对于很多城市而言,石家庄可谓是具有更好的开放基础和条件,甚至是先发优势,关键是能不能将这些看似孤立的资源和平台,统筹在一个综合性的枢纽型的现代陆港城市建设的战略布局来认识、来整合、来利用。

一度有人认为,从一个相对落后甚至缺乏存在感,多年来一直被误解从来未超越的三线甚至是四线省会城市,开始被定义为一个现代化的功能完备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这对石家庄和河北省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在我们看来,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城市发展特征,面对河北省经济转型的需要,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的战略需要,以及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战略等,石家庄需要做出新的战略升维,在做好更加充分和综合的内部审视和精细化管理提升的同时,将国际化和全面开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维度,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推动更高效的资源配置,通过与全球的连接、合作和共享,实现其自身更快的发展、更高品质的发展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地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包括石家庄在内的现代城市的基本素养。

还有就是,就石家庄的城市品牌建构和营销而言,不仅要在传播度方面有更大突破,尽快扭转外界对石家庄的忽视和误解,更需要立足于石家庄新的城市发展现实和未来城市价值定位,实现城市品牌的重塑、重构和重建。

在新的城市品牌建构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基于枢纽经济和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所沉淀的城市形象和符号,还要重视对以正定古城为代表的传统文脉的挖掘,还要重视对包括滹沱河、太行山、综合生态治理理念和城市生态文明等在内的生态价值和生态符号的张扬,还要对伴随着现代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产业符号的挖掘,比如医药产业和城市品牌的关系。还要回答石家庄的“华为”、“青岛啤酒”和“阿里”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因为,就像华为对深圳、阿里对杭州、青岛啤酒对青岛一样,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对其所诞生城市的定义能力和品牌塑造有时候是根本性的,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和现代城市品牌建构中的重要的逻辑和路径之一。当然,还要重视很多的基于城市亚文化所带来的圈层化的和属于一些独特群体的品牌符号,比如,青年摇滚文化。

再者就是中央商务区的发展问题,这一命题的提出,除了具有完善城市功能和丰富城市产业结构的考虑之外,还将牵涉到现在主城区的城市更新问题(当然,现在说的主城区,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成为未来石家庄的老城区)。在现在的主城区片区,既有的人口基数是很大的,这里面也沉淀了大量的底层和草根创新力量,也是石家庄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资产,不能被遗忘,并需要通过一些创新性的方法、项目、平台和机制,重新激活,并成为现代化大石家庄最重要的空间构成,甚至是城市精神支柱之一。

比如,前一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关于石家庄摇滚文化的报道快速走红。当看到有一些外地的年轻人,因为对摇滚的执著,一毕业就直奔石家庄而去,我们还很吃惊的,这种带有亚文化色彩和年轻化特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有时候对一个城市的创新和改变是综合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哪里有了梦想,哪里有了年轻人,哪里有了执著,哪里才有希望。那么,对石家庄来讲,还有哪些未被发现和重视的领域,具有这样的气质和微光,这就值得石家庄的官方和民间给出思考。

还有就是文旅产业在石家庄的发展。文旅已经是包括石家庄在内的所有城市都必须要考虑的,这一方面是基于石家庄的资源禀赋来看,另外就是从文旅产业的综合价值来看,还有就是从石家庄文旅产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也到了添把火就能变成熊熊大火的时候了。文旅产业在石家庄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石家庄的经济增长做出直接的贡献,还将为石家庄的城市品牌重塑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并将为石家庄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供支撑(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很多的文章都有涉及,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然,我们还尤其感兴趣的是滹沱河的治理问题以及环城水系的打造问题。在我们看来,新时代的石家庄水系治理,需要将太行山、环城水系、滹沱河,甚至是环渤海的背景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所谓的山水林田湖海综合的生态治理理念的贯彻,甚至还要放在整个华北水系治理大格局下来考虑,比如南水北调、华北地区地下水沉降和补给、白洋淀治理,以及与白洋淀治理直接相关的引黄济淀问题,还可以继续延伸到海河治理和大运河的生态治理等,这是一个大文章。如果仅仅站在石家庄的角度来看,有些问题短期内是可以不管的,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从石家庄都市圈的角度来看,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局和历史担当来看,则是必须要考虑的,背后都是一些决定转型成败和历史功过的事情。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当一个城市开始觉醒,也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转型,包括石家庄在内,中国所有城市的新一轮转型,都是在前所未有的复杂的要素作用之下展开的,而且,在这些要素中,很大一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都是城市政府所无法掌控的,这就需要这些政府和转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直接利益相关者表现出强烈的转型诉求,并致力于将城市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城市决策者保持有足够的面对不确定的热情和能力,积极的拥抱增量的变革,面向全球,市场化的整合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激活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以最开放和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来回应当地的城市居民以及外来创业者和游客的利益诉求,所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所有的城市转型,都将是一个“新民”过程,也是服务于“人民”的过程。最后,祝福石家庄,祝福这个即将更加频繁地进入公众视野的转型之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