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焦镜片

 做好半路出家人 2018-06-13

其实严格的来说,不能叫离焦镜,应该是解决离焦的镜片,但是至于是否能解决,则无法那么简单的说明。一方面,技术依然有一定限制,第二就是每个人眼的各方面参数都是不同的,如果想要通过这个原理来解决离焦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所售的产品都无法做的非常好,想要达到理想中的解决状态,那么就要量身定制,成本也会翻倍增加,检查也要相对增多,真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验配角膜塑形镜来的方便。
下面简单的解释一下原理。
目前市面上所售产品有许多叫法,有全焦点、有环焦,比较知名的是蔡司的成长乐、美德可儿、优控等等,其他的各厂商类似产品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首先我们看看近视的大概定义,请注意目前青少年真性近视基本都是轴性近视,都是由于眼轴增长所致,图片也已经进行了说明,由于眼球伸长,图像位置投射在视网膜前方。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什么“晶状体僵硬”、“睫状肌没了弹性”等等错误概念(图片感谢蔡司培训人员提供)


普通近视镜片在矫正的时候,由于只针对中心视力进行最清晰矫正,加上镜片设计本身是中心光度以外地区度数逐步增加或不规则增加,这样同样的物体,经过矫正,正好投射到黄斑中心凹是没有问题的,保证了视力清晰,但是周边视网膜接受的物象则不是正好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了视网膜后侧,也就会形成我们现在认为的远视性离焦,而远视性离焦,是目前研究所认可的引起近视形成和加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视网膜后侧的远视性离焦会刺激眼轴往后侧生长,导致眼轴增长,近视进一步加深。【简单补充一句,这里调节的机制大概可以理解为由于长期近距离用眼,导致调节异常,出现调节滞后、调节不足,每次在看近时间长了以后,调节无法把物象很好的投射到视网膜上,而是投射到了视网膜后侧,引起了远视性离焦,导致了最初近视的产生。】
而周边离焦控制镜片的设计则是通过反向的度数原理,让中心视野以外的镜片度数比中心区域更低,让物象投射到周边视网膜上,或者前部,起到减少远视性离焦出现的可能,从而斩断远视性离焦导致近视加深的这个原因,起到一定的近视控制作用。
这里因为用的是蔡司的培训材料说明,所以穿插了一下他们产品的宣传资料,非广告,大家看看就好。别说我是软文广告,我可没收钱。
蔡司使用的设计原理是贝壳型设计,度数由内到外逐渐降低。
目前市面上几种控制离焦产品的设计类型,中间为蔡司,最右侧为环焦,或这说全焦设计。
效果对比,几种设计中,贝壳型设计015控制效果最为理想,为每年0.68度,也就是68度(取整数75度)019设计的镜片和传统单光差不多,100度近视,所以理论上的研究表明,控制离焦的镜片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近视度数的增长,大约在30%左右,这是蔡司方面的研究数据。

但是从实际的使用中,我们发现,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最好能保证近视度数不要超过400度,散光不要大于150度,同时选择镜架时,最好是更加贴合面部的产品,不能离眼表面太远。父母双方近视度数也不能太高。
总而言之,有一定效果,每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25度左右的近视增长,一年25,5年125,算算也不少,如果想要更好的防控效果,那么还是首选角膜塑形镜,毕竟能够更加贴合角膜,把离焦控制的更好,但是相对价格也更加高,所以如果经济允许,考虑角膜塑形,而考虑性价比,则选择相对更加有效的离焦防控镜片,当然传统的单光更便宜,只是相对这两种控制产品来说,效果不理想,但是比起不带眼镜,还是带上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