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种对虾常见疾病发生症状及预防措施

 瑞泰白对虾养殖 2018-06-13


1、红体病——又称桃拉(TAURA)综合症,由桃拉病毒引起。发病时间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后的10—40天期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色变红,尤其是尾扇顶端呈红色,软壳、空肠胃。病虾通常于池边成群巡游,严重者于水面漫游,反应迟钝,不进食。


通常持续10—15天,在此期间对虾大量死亡。此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部分病虾的甲壳角质层会出现全身性黑斑化现象。对于桃拉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暴发初期,采取一些积极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它的危害。


主要措施包括:
A、捞出所有在水面上漫游的病虾,以防虾病迅速扩散。

B、在水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换水量,以防环境变化引起对虾大量蜕壳。

C、对养殖水体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如二氧化氯、碘制剂等,防止细菌的二次感染。

D、使用水环境保护剂,如光合细菌、活菌、沸石粉等。

E、饵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鱼油、Vc、抗病毒药,以增加对虾食欲及抗病力。
帮邦水产商城 您身边的抗菌调水小助手 小程序

2、烂鳃病——为弧菌或其他细菌(如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基部坏死、溃烂。防治措施:提高水位、稳定水质、保持水色、保护底质、去除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要碰伤虾体;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对水体全池消毒。

3、白斑病——病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

防治方法:
①虾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病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

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多糖”、稳定型Vc;

③每隔7—10天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3—0.5ppm或二溴海因0.3—0.5ppm;

④养殖季节内,每隔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

⑤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4、红腿病——由弧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更加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多在池边慢游,厌食。

防治方法为:
①虾苗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塘处理;

②在高温季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及沸石粉,用量分别为2—5ppm及l0ppm;

③全池泼洒0.4—0.6ppm的C1O2;

④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3—0.5 ppm或溴氯海因0.3—0.5ppm;

5、肠炎病 ——主要症状是消化道呈红色,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但未发现死虾。

防治方法为:
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5ppm;

②在饲料内添加“肠炎产品”、大蒜素,其添加量为0.2—0.5%,连续投喂3—5天即可。

6、肌肉白蚀病和痉挛病(肌肉坏死病)——症状表现为病虾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有的病虾全身肌肉变得白浊;有的虾体全身呈痉挛状,两眼并拢,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伴有肌肉白浊而死亡。

防治措施是放养密度要合理,切勿过密,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避免理化因子急剧变化,避免人为频繁惊扰虾池。

7、软壳病——症状是白对虾体色灰暗,甲壳变薄发软,摄食少,生长缓慢。控制措施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多投喂鲜活饵料。

总之,虾病已成为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有关单位要严格对种虾的监测,进行无特定病原SPF种虾的培育;要加强白对虾饲料质量的检测,严禁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同时要讲究科学养虾,加强疾病检测和综合预防措施,切勿滥用药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提醒,养殖者会提高警惕,加强预防,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烂鳃病——为弧菌或其他细菌(如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基部坏死、溃烂。防治措施:提高水位、稳定水质、保持水色、保护底质、去除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要碰伤虾体;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对水体全池消毒。

3、白斑病——病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

防治方法:
①虾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病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

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多糖”、稳定型Vc;

③每隔7—10天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3—0.5ppm或二溴海因0.3—0.5ppm;

④养殖季节内,每隔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

⑤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4、红腿病——由弧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更加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多在池边慢游,厌食。

防治方法为:
①虾苗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塘处理;

②在高温季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及沸石粉,用量分别为2—5ppm及l0ppm;

③全池泼洒0.4—0.6ppm的C1O2;

④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3—0.5 ppm或溴氯海因0.3—0.5ppm;

5、肠炎病 ——主要症状是消化道呈红色,中肠变红并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病虾活力减弱,厌食,生长慢,但未发现死虾。

防治方法为:
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5ppm;

②在饲料内添加“肠炎产品”、大蒜素,其添加量为0.2—0.5%,连续投喂3—5天即可。

6、肌肉白蚀病和痉挛病(肌肉坏死病)——症状表现为病虾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有的病虾全身肌肉变得白浊;有的虾体全身呈痉挛状,两眼并拢,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伴有肌肉白浊而死亡。

防治措施是放养密度要合理,切勿过密,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避免理化因子急剧变化,避免人为频繁惊扰虾池。

7、软壳病——症状是白对虾体色灰暗,甲壳变薄发软,摄食少,生长缓慢。控制措施是适当加大换水量,改善养殖水质。多投喂鲜活饵料。

总之,虾病已成为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有关单位要严格对种虾的监测,进行无特定病原SPF种虾的培育;要加强白对虾饲料质量的检测,严禁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同时要讲究科学养虾,加强疾病检测和综合预防措施,切勿滥用药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提醒,养殖者会提高警惕,加强预防,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