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常见的心理效应总结 这些心理效应在考试中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基本上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考试时题干会给出一个例子,要求考生判断题干体现了哪一种效应。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中切忌死记硬背,坚持深刻理解,灵活应用。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整理这些常见的心理效应。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低成就动机。“习得性无助”学生成就动机低,他们往往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2、低自我概念。“习得性无助”学生在生理特征等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于一般学生。他们态度消极,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 3、消极定势。“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 4、低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 下面来看看这些选择题你能做对几题? 1.学生认为某老师的第一堂课讲的非常好,于是以后上该老师的课时,他们都认为这个老师的课讲的非常好,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2.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3.二年级(2)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班王老师,都觉得她是一个好老师,因为王老师说话声音很好听,不管她说什么大家都觉得是好的。这种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首因效应 4.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5.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6.下列表现符合心理防御机制中文饰的是( ) A.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B.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 C.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 D.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 7.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8.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 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9.“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提到“第一节课讲的好,以后的课都认为好”,体现了初次相见的印象影响了以后的关系,属于首因效应。故选C。 2.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提到“三日不见”,说明了这是发生在熟悉的人群之间的,而且是最近获得的印象,因此选D。 3.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提到王老师说话声音好听,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位好老师。体现了以偏概全,属于晕轮效应。故选B。 4.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易混淆选项是首因效应。题干虽提到初次相见,但并未提及初次相见带来的印象的影响,而是侧重对对这个初次相见的人快速形成的印象。对于初次相见的人,得知是教授之后,马上赋予他教授这一类人的性格特征,体现了刻板印象。故选A。 5.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提到“王老师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符合推己及人。故选D。 6.参考答案:B 【解析】A选项属于消极补偿,C选项是升华,D选项也是补偿,积极的补偿応,B选项符合文饰,考试不合格就给自己找有利的理由“太难”解释。 7.参考答案:B 【解析】考查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8.参考答案:B 【解析】属于识记性考查,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故选B。 9.参考答案:D 【解析】定义性考查,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