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儿媳

 红谷斋主人 2018-06-14

做好儿媳

读读《女孝经》

                事舅姑章第六

 

 

 

女子之事姑舅也,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诗》云:“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舅姑”作为一个古代词汇,不是指舅舅和姑姑,是儿媳妇称呼公婆。 这是因为,“母之昆弟不得称父,故称舅。凡同姓可称父。凡异姓不可称父。故舅之也。”[《说文解字》]女子出嫁,丈夫的父亲与自己不同姓,因此只能称舅。“舅”,“舅之言旧也,猶姑之言故也。”[《说文解字》]“舅”的意思当然不是陈旧,而是“旧有”、“故旧”的意思。当然现代词汇“舅姑”,就是舅舅和姑姑。舅,就是你母亲的亲兄弟。“姑”就是你父亲的亲姐妹,没有什么歧义。

女子结婚,对待公婆,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母是一样的。这是起码的礼仪,起码的道德,起码的“家教”,起码的孝道。丈夫对待岳父母,也是同样的,也要“敬与父同,爱与母同。如此才是“两口子”,才是同生死共命运的“另一半”。“守之者义也,执之者礼也。”做儿媳的规矩,就是坚守“道义”,坚守“礼仪”。守“道义”,“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就有朋友,不孤立。“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守住道义,你才能有本钱,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一个有礼貌的儿媳,是个处处受欢迎的女人;一个有礼貌的儿媳,是个知法律,懂规章的女人;“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唐·柳宗元《驳复仇议》]一个有礼貌的儿媳,是个守本分,知廉耻,懂好歹,要脸面的女人。“守义”、“执礼”是人道,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同样重要。不管你出嫁还是在家,同样重要。不管你是做女儿还是做儿媳,同样重要。伺候公婆,心里就委屈了?不情愿了?大不应该!从血缘上说,儿媳与公婆是隔了一层,但是从亲情上说,儿媳与公婆则是至亲骨肉。你孝敬公婆,就是在“守义”,就是在“执礼”,就是在尽人道,办人事,就是在维护家庭的和睦,也是在守护自己的幸福,呵护自己的爱情。

做儿媳该干什么?古人的做法很具体:“鸡初鸣,咸盥漱衣服以朝焉。”天一亮就要起床,洗漱穿戴好了,等待天明,去见公婆。要“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冬温夏清”就是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清凉。这句话不是专门针对儿媳妇说的,“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礼记·曲礼上》]做儿子也要这样做。“昏定晨醒”是一早一晚地问候公婆。道了“晚安”才能回屋睡觉,请了“早安”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礼信立而后行。”这句话来自《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内”就是内心正直;“方外”就是办事有原则,符合义理,为人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三条“正直”、“义理”、“诚信”不仅是做儿媳的原则,也是做人的起码的原则。“《诗》云:‘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这里引用的诗歌出自《诗经·卫风·竹竿》原意是,女子出嫁,“思归宁而不可得,故作此诗。”[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此处借用这句话,是说:既然你已经出嫁了,已经远离父母兄弟了,组建了新的家庭,那就必须孝敬公婆,呵护婚姻,尽职尽责,维护家庭的幸福。既然做了人家的儿媳,自己的父母怎么办?很好办,丈夫对待妻子的父母,与儿媳对待公婆相同。可以预见,世上只要有男人有女人,只要有婚姻,有家庭,《女孝敬》中说得这些话,就不会过时,不会失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