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在传统套路中的实施策略与阐释 之 六

 流水无限 2018-06-14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在传统套路中的实施策略与阐释

                  

 

六、用意不用力

  杨澄甫宗师口述: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已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显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所谓“用意不用力”,是指用心意去指挥周身内外上下运动,不要用拙力。拙力的表现是筋骨不放松或身体某些部位凸凹不顺,使劲力变换僵持滞浮而为人所制。

   太极拳并非不用力,其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用时则缓应急随,忽隐忽现。比如出拳动作,拳在腰间未出之前要虚握,及至伸出虚抵接触点时,瞬间握实而产生松弹劲。其意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拳发力时无论是寸劲还是长劲,都要有穿透之意,犹隔山打牛状;二是拳力随伸就曲,无过不及,方能招法连成,变化得灵。

  但我们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就是过于用意、刻意为之,物极必反,这反而会产生拙力僵劲。我在教学中始终强调一点,就是行拳走架时,在意识上不要有“武术就是打人逞强”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要把武术动作看成散步,在情绪上首先做到放松,这就较容易将拳架动作和技击内涵自然地融为一体,而不要刻意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