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四大书家之中,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米芾,为人倜傥纵横,跌宕多姿,人称“米癫”。 米芾像 美人爱镜,名士爱砚。米芾特别喜欢砚台。有一次他看上了宋徽宗的一方砚,直接开口索取。得到后,有洁癖的他不顾墨汁染衣,只往怀里塞。 米芾还喜欢赏石、藏石。他曾见一巨石,形状奇丑,可他看得高兴,竟恭恭敬敬地向石头行礼,呼之为“兄”。 跟皇上抢砚台,管石头叫大哥——这就是“米癫”。 清代任颐《拜石图》 米芾生活的那个年代,书坛牛人辈出,最著名的有“苏黄米蔡”。可评论起同时代的书家,他完全是口无遮拦: 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 那他自己呢? 刷字! 这话,可不是自己私下里讲讲的,而是他作为书学博士对皇帝的应答。 米芾行书《清和帖》 为人写字,一以贯之。米芾做事癫狂不羁,说话快人快语,写字则用“刷”的。 米芾写字,不论大小,皆是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痛快淋漓。苏东坡论其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黄庭坚则说:“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 米芾行草书《盛制帖》 “蜀素”是一种质地精良的织物,但因其纹罗较纸粗糙,又不吃墨、不洇墨,很难在上面书写。可米芾却能在上面一口气写八首诗,靠的就是那激越痛快的刷字功夫。这就是著名的《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之《拟古》 “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这是明代的董其昌观米芾此卷后的评语。他还说:“(米字)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可谓知音矣! 可是,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天才的成就,却不知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米芾的《自叙帖》,记述了他的学书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此文一反其平生癫狂之态,风格平实谦虚,没有一句对自己的夸饰。 米芾《自叙帖》(局部) 对于学书之人,此帖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可指点迷津,试择取部分—— 执笔之法: 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执笔轻,手心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书写灵活,有意外之趣。 必悬手,锋抵壁。 悬腕作书,笔锋要抵住纸面。 用笔点画: 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 有意追求变化,即使是“三”字的三横画也要有变化。轻重变化要自然,不做作;变化处理得自然,有天真之趣。 《自叙帖》(局部) 审美理念: 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 写字不只是用笔注墨入纸这么简单,要追求浑然天成之美。 米芾行书《珊瑚帖》 学书观念: 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 不复制古人,不做古人之奴。米芾一生转益多师,遂成“集古字”之大成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书之道无他,勤学苦练而已。幸运的是,我们有很多引路人,既有身边诲人不倦的明师,也有从未行远的古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