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慧教老师讲 ❖
调心修心系列十七
当真正证得三摩地时,身心会有一种激烈的转变,就像蝴蝶破茧而出。此阶段内心已经超越欲界并进入色界,是一种超越物质感官境界的细微心识维度。此种转变的特征会是一些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特种体验。首先会有一半强风从头顶触入身躯,感觉就像是被一种充满喜悦的能量所遍满,身心会被一种特殊的轻安所渗透。此时的身躯会感受轻松并已摆脱物质上的障碍,内心也充满了不可抗拒的欢乐感受。会有一种完全清新以及精神能力已经增加的感觉,内心就像是不受风的影响而安住在那光亮和澄明当中的一盏灯。
证得三摩地之后,可以随意进入这个境界并可作长时间修而不受干扰,甚至可以不需饮食睡眠而得以生存。在入定时注意力会完全脱离物质感官、散漫念头以及精神影像,但仍然可以在自选的期限出定。然而烦恼的倾向却并未完全清除,在某些情况时强烈的情绪仍会涌起。 若紧依佛陀的言教,于此证悟层次的三摩地亦可作为直接观照真正本性的工具,止灭所有的烦恼情绪,续而达至证悟。 调心修心系列十八 四念住经过出入息念的完整串习,入座者的内心如一台完美且可用做观察自己的仪器。讲解四念住可运用观察自身的体验的串习方法,此四种修法即代表了观修的核心,四念住如下: 1. 身念住:此内容包含出入息念,了知体验着长或短的呼吸,注意到它的动作以及给自身带来的宁静。同时也是身姿的正念,了知自己坐着、走着、站着或躺着,了知要去哪里以及如何移动。在日常的吃喝拉撒时,依旧充满觉知;无论是聊天,或沉默不语时,依旧充满觉知。最终,将清晰的觉知构成身体的一切元素,察觉到一切原本不引人注目的事物,领悟到无常与死亡将至的清晰洞见。 2.受念住:此内容包含了知体验乐或苦的感觉又或是对情绪的觉知。此类可通过与五种感官或概念、回忆、念头和精神影像等对境接触而产生。更加细微的感受也会在内心平静时生起,例如:像是一种满足或轻柔懊恼或刺激的感觉。 3.心念住:此内容包含了知有贪之心是有贪之心,而无贪之心是无贪之心。同样地,会了知愤怒、无明、散乱和专注的出现,也会了知这些状态的消失,也会了知内心在何时解脱,在何时则不是。 4.法念住:此时表示对一切法的影像或内在之心都会保持正念。它可以是包括感官对境像如声音、景象、味道、气味和触感以及精神对境像如记忆和念头等的觉知;它也是对此类法像本质是无常、苦(也就是不受控制的意思)和空性之了知。 这些正念的每一种形态都是根据打坐者的专注对境而区分的。透过仔细观察,打坐者就能够认清这些不同法像到底是如何生起,如何维持以及最终是如何消逝的。有了对万法无常的证悟,打坐者也就会想及每一住和念住的内在及内外两面的显现基础。这种方法特地标榜了我们按照这些体验所开展的关系种类,三摩地修道摘要于《修定图》,此图将九住心境用一幅绘有大象、猴子和僧人的绘画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