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坐者应以何法逐步进入禅寂状态

 kbg814 2020-08-10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中有一句话,可谓总括了禅坐者的入门要道,这句话即: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句话的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 有谁能够在澄浊之中,静静地等待水之徐徐变清?有谁能够在安寂之中,动用那寂静之心使之又复徐徐生心为用?

这一方法与佛倡导的方法是不二的。佛陀曾在经文中让修习者观察浊水如何澄清的过程,以此教导如何正确歇息杂念。

若以清水比喻本净心体,也即所谓净心;那么浊水比喻的是杂念难安、心猿意马的心,也即所谓染心。

如何转染为净呢?

初时是需要一些有为法的,比如数息、随息。数息与随息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摄心专注,使得此心至少先不那么动荡。

当我们的心初步得寂止,不再躁动时,此时就可以进一步改用无为法。

无为法是什么?使用无为法时,我们既不数息、随息,也不刻意觉知、观想,事实上我们可以说乃至什么人为的方法都不用,只是保持自然地等待。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心如水体,欲令其澄清,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人为干扰,就只要静静等待它一天一天地自然清净,而我们“只管打坐”、“默照”之即可。

也就是说,欲令心静、心净,并不是起心求静、求净,而是摄心能止之后,便保持自然安然即可。此时本心欲止则止,欲观则观,欲思则思,令其自然随顺,不造作而求其不观、不思、不想。也不进行种种虚无冥想,不起心妄动。

在这过程之中,心反而容易自静,乃至自净,有如浑浊水之自清。

而当心得大寂止时,此时反而还要倒过来,主动促心动用,令其生心观察、思维,不落偏枯,不沉空不滞寂,这就是所谓“动之以徐生”。

这后一阶段是已得深深寂止之人所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先所应行的是第一阶段。因为真正得寂止的人很少。

什么是得寂止的人?这样的人打坐,他不用任何摄心方法,只是一盘腿,双眼一闭或微开,便会在一两秒钟之内,进入一种心寂的状态。所谓“心寂”,是心自然不欲起觉观,自然少思维,念想长时自然不生,而心安然的状态。

初期得寂止的人,容易不爱觉观,不爱思维,落入这种状态是进入了所谓“枯木禅”的状态,这是偏枯偏寒的。打坐者不宜久处这种状态,此时应主动起觉观、起思维。

专栏
坐禅:从入门至久坐
作者:建章君
¥180
115人已购
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