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大陆的鬣羚及其亚种分类

 零壹贰012 2018-06-14

这篇文章就我多年的观察和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鬣羚分为中华鬣羚、喜马拉雅鬣羚、赤鬣羚、苏门答腊鬣羚、日本鬣羚、台湾鬣羚,这里介绍最容易混淆的中国鬣羚的几个亚种,另外也介绍下赤鬣羚和苏门答腊鬣羚,台湾鬣羚外形看起来总感觉像是斑羚,和大家直觉中亚洲大陆上的鬣羚差别甚远,所以就不介绍了,日本鬣羚也暂不介绍。



应该是这样区分中国大陆的鬣羚,我认为按照毛色差异分为:

华南亚种、肃南亚种和东南亚比较适合,这三者的分布具体趋势是-东南部毛色较深,往西部朝肃南亚种过度,腿部的红褐色越来越多,一直往上延伸到腹部,再往西部就是到喜马拉雅鬣羚的小腿变成白色为止,所以总结来说是东部较深、西部浅,四肢白色就是喜马拉雅。


接下来细分这几个亚种


第一、华南亚种

就是我们中国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鬣羚,鬣毛有的偏黄色,喉部的白斑不多,四肢小腿部分是红褐色,但是前肢正面和后肢外侧也有黑斑,和东南亚亚种不一样的是东部亚种的臀部有红褐色区域,会和小腿部分的红褐色毛连在一起,鼠蹊部也有一些红褐色,最重要是越往西部,红褐色毛的部分越长越高,四肢小腿部分的黑斑越来越少,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除了四川、贵州、云南北部、湖北和陕西南部。


第二、肃南亚种

我总认为该亚种是华南亚种和喜马拉雅鬣羚的过度种群,因为特征太像喜马拉雅亚种了,除了四肢没有白色外,该亚种的最大的特征是鬣毛、喉部白斑及臀部,鬣毛为纯白色,有的地方鬣毛则为黑棕色,下颚的白斑面积很大,甚至有的连到了喉部,四肢的黄褐色毛面积很大,下腹部和四肢内侧几乎都是黄褐色,后肢和臀部的几乎都是黄褐色,大腿黑斑已经明显退化了很多,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陕西南部、云南、湖北,青藏高原东部。


陕西南部的肃南亚种


四川的肃南亚种


青藏高原东部的肃南亚种,毛色已经非常接近喜马拉雅鬣羚。


云南境内的肃南亚种,鬣毛黑色,黄褐色鬃毛面积更大,更接近喜马拉雅鬣羚。


第三、东南亚亚种

也就是常说的印支亚种,最大的特征在鬣毛和四肢和臀部。

1、鬣毛的颜色黑白褐色混杂,经常是鬣毛根部是白色,末端是黑色,或者末端为褐色;

2、四肢小腿部分的毛色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没有华南亚种那么鲜艳,臀部也没有明显的红褐色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一带,云南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介绍完了三个亚种,下面介绍下喜马拉雅鬣羚、苏门答腊鬣羚和赤鬣羚。


首先喜马拉雅鬣羚

其特征是鬣毛黑色,躯干部分毛色为黑色或棕色,臀部、下腹部和四肢上方为黄褐色,四肢小腿部分到关节以上都为白色。分布于喜马拉雅山麓两端到尼泊尔、印度东北部。


其次苏门答腊鬣羚

全身毛色为黑色,最大的特征是四肢也全部为黑色,鬣毛为白色和黑色混杂,或者全部为黑色,分布于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


最后是最珍贵的赤鬣羚

全身红褐色,或黄褐色,躯干较深,为深褐色,鬣毛较短,为白色、红褐色、暗褐色,下颚到喉部的白斑连在一起,主要分布于缅甸北部,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区也有少量的种群分布,它们是最罕见的种类。



以上就是我对亚洲大陆鬣羚的分类、毛色,分布地理的详解,鬣羚最大的特点就是各个亚种鬣毛不是固定的,鬣毛的个体差异较多,这点和其他物种不同,所以我给大家建议的区分主要焦点,东南亚(印支)亚种的鬣毛深色,东南部亚种鬣毛臀部红褐色,肃南亚种下颚白斑到喉部面积大很明显,且后肢几乎为黄褐色,苏门答腊鬣羚四肢黑色,喜马拉雅鬣羚四肢白色,赤鬣羚就不用说了,照着这几个特征去寻觅,基本上亚种和种区分不会差误太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