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未来简史》的三条心得

 lfg0304 2018-06-14

昨天在三联生活周刊上读到尹陈赛写的'《未来简史》为什么这么红?”这篇文章,使我再次反思这个问题:过去、未来、当下的三个时空在思维架构中的影响权重,掌握在什么档次上,才能把握心态的平衡?

'总是要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没有念',这个感觉和成绩无关,做得最好的车永远是下一个。

每个当下,总会有这两个纠结:对过去的负疚和后悔,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这个假设命题成立么?

正象这几天的'空降排'战车的比赛情境一样,第一个比赛日大好,第二个比赛日小差,第三个比赛日又是大好,后天还有最后一个比赛日......

还是谈得轻松点,谈谈我自己读《未来简史》这本书的三条感悟:

1、历史释放自由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学历史、解历史、通历史,然后让格局、胸怀、视野宏大,然后让思想和精神自由。

2、宗教是个交易

       宗教是把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交给上帝,然后心安理得。

3、算法成为神话

       简单的算法,可以运行复杂的系统。无论是叫第一原理也好,第一性也好,是否可以透过现象,去找出N个层次之下的基本运行逻辑?


豆瓣网上的《未来简史》书介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其新作《未来简史》,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甫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风潮,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Miss power(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07129/

历史释放自由

我们来读一下书中的这段话: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观察让我们走到现在的一连串意外事件,就能了解人类的每个念头和梦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然后我们就能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编织出不同的梦想。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从改写历史入手,从而使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

不管你是希望工人发动全体罢工、女性掌控自主权,还是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站起来要求政治权利,第一步都是重述他们的历史。新的历史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不变。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他们的目的不是要延续过去,而是要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宗教是个交易

我们来读一下书中的这段话:

'讲到现代性的历史,一般把它视为一场科学与宗教之争。理论上,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因为各自推崇不同的真理,也就注定有所冲突。但事实上,科学或宗教都不那么在乎真理,因此两者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

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就个人而言,科学家和神职人员可能很在意真理;但就整体而言,科学和宗教对真理的喜好远不及秩序和力量。因此,两者一拍即合。对于真理毫不妥协的追求,其实是一次灵性之旅,在宗教或科学机构之内却很少见。

因此,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

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这些教条。就算在21世纪,也不太可能有纯粹的科学理论取代人文主义教条,但让两者目前携手同行的契约可能会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与其他后人文主义宗教之间截然不同的契约。

接下来的两章,将会谈谈科学与人文主义之间的现代契约。至于本书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将会解释这项契约为何正在瓦解,又将由什么新的契约取而代之。“




算法成为神话

我们再来看本书最后的陈述: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过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

  1. 科学正逐渐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2. 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 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三项发展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仍能常挂于心:

  1.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英文中的'意识“和'智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文中的这两个词用'感知'和'智慧'替代后,可能更符合中式思维逻辑。



在无形之网中特立独行

如作者所言:

“‘个人’正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系统里的微小芯片,而这个巨大系统却没人真正了解。

每天我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文章吸收无数数据,处理这些数据,再通过更多电子邮件、电话和文章,传回新的数据。但我真的不知道,在整个宏观的架构中,我究竟身处何处?

我所产出的那些数据,又如何与其他几十亿人或计算机产出的数据连接?而且我也没有时间找出答案,因为光是回复电子邮件就已经耗尽我的时间。

而随着我提升效率,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更多信息,也就是回复更多电子邮件、打更多电话、写更多文章,反而让身边的人淹没在更多的数据之中。'

按《荀子》所言:从物如流,不知所终——庸人也。

智人、神人、庸人,想做哪一个呢?或者,在哪个时候呈现哪一个状态呢?

释家的道理是:不住相而立心。孔子的说法是:居贤德而善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