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的成功之路,靠这九个字称霸天下

 闲谈集锦 2018-06-14

来源:轱辘岛(ID:guludao)

作者:月岛主

马上就要开始写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我们先来一点儿女情长的戏码做个铺垫,舒缓一下情绪。

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与之患难与共,生死不离的大脚马皇后。马氏做了皇后以后贤良淑德,治理后宫的事就不多说了。当初朱元璋在郭子兴帐下时功高震主,被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所忌恨,设计陷害之后将朱元璋打入了牢中,并且郭家二子暗中作祟,断了朱元璋的伙食供应。

马氏心急如焚,趁着卫兵没注意从厨房偷了两张刚烙好的饼给朱元璋送去。一路上为了不引起怀疑,马氏将饼藏在怀中,等送到朱元璋手上时,自己胸前的皮肤都被烫焦了,马氏浑然不觉,只是催促朱元璋快点把饼吃了。已饿得奄奄一息的朱元璋想必是含着泪把饼吃下去的,没有马氏这种贤内助,朱元璋通往成功的路会艰难得多。

史书中记载的历史,多为金戈铁马的战场,尔虞我诈的宫斗,能看到这样单纯简单的爱,实属难得。朱元璋当了皇帝,立马氏为后,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终其一生也再没有另立过新皇后,这份深情,令人称道。

言归正传,纵观元末各大农民军起义势力,朱元璋前期可谓危机重重,尽管拼命拿下了应天(南京),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但其他势力可谓四面埋伏,对朱元璋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和陈友谅。

虽然大家有共同的反元目的,但对彼此之间的地盘也是虎视眈眈,都想着暗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种局面下,谋士朱升提出了经典的九字箴言,成为了贯彻朱元璋平定天下期间的战略方针,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都不难理解,简而言之都是建立在稳固的后方基础之上。“高筑墙”是指加强根据地的防御建设,让其他势力不敢轻易进攻。“广积粮”除了粮草,更重要的是指经济发展,战争期间掌握了经济命脉,事半功倍。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应天地区屯田修水利,轻徭薄赋,经济实力空前提升。最后一个“缓称王”,说通俗点枪打出头鸟,用网络流行语来说朱元璋走一个佛系发展路线,在他人称王称帝之时不跟风,暗暗积蓄实力,以期一鸣惊人。

不把过程写得太繁琐复杂,我们就重点讲讲朱元璋平定天下之路上,遇到的两个最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

当时红巾军在韩林儿和刘福通的领导下将大量元军牵制在了北方。而其余最大的几支起义军势力都分布在长江流域,陈友谅势力在朱元璋上游的湖广、江西地区,张士诚势力则在朱元璋下游的浙江地区。如何应对这两个心腹大患,成为了朱元璋最为头痛的问题。

谋士刘基提出了建议,避免两线作战、采取各个击破战略。而先后顺序如何决定呢?我们如果想当然一点,张士诚实力较弱,又在下游地区容易进攻,肯定要先捡这个软柿子捏。

而刘基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大意是张士诚守成之主,所想的不过是坐山观虎斗。而陈友谅实力雄厚野心勃勃,又在上游地区,同理也会把朱元璋当成软柿子捏。如果先打张士诚,必然遭遇陈友谅的夹击,如此腹背受敌的境地也不符当初逐个击破的战略。干脆先把硬骨头陈友谅给啃了,张士诚必然也会不攻自破。

前期两军多次碰撞,朱元璋往往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使陈友谅中埋伏,多次受挫之后。陈友谅趁朱元璋率军北上去解红巾军名义领袖韩林儿之围时,率大军60万,战舰数百艘,直扑战略要地洪都(今南昌)而来。

陈友谅的汉军携翻天覆地之势袭来,朱元璋一时间难以抽身,守卫洪都的重任全落在了他的侄子朱文正身上。

朱文正这个人说起来也很神奇,自从朱家破落失散之后,朱元璋投身起义浪潮成为一方领袖,这时来投靠他的朱文正被大家看作靠着裙带关系走后门之辈。朱文正最初的表现也确实如此,每日里花天酒地不学无术。

而这一回洪都守卫战,独挑大梁的朱文正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每天都会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身先士卒上城楼守城,硬是用2万人守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长达85天,坚持到了朱元璋的回援。创造了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不得不说人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

等到朱元璋率主力赶回了洪都,陈友谅也率大军撤围,两军在鄱阳湖之上展开了最终的决战。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咸水湖,都忘了高考刚结束,就不说知识点了。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这边的兵力20万,陈友谅还是那60万大军,又是一次实力悬殊的对决。岛主乍一看过程,有一阵恍惚,仿佛自己在看赤壁之战一样,说起来史书里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却把赤壁之战描绘的栩栩如生,是全书高潮,再一细想罗贯中不就是这一时期的人么,他所艺术加工的赤壁之战,原型极有可能就是这鄱阳湖水战。

这一战陈友谅军本来久攻洪都不下,士气受挫,而且他们的船舰巨大,移动缓慢。朱元璋抓住这一缺陷,发动己方船只小巧玲珑机动性强的特点,切断了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成功分割了陈友谅的大军,形成局部对决的态势。加上巧妙运用风向和火攻,使得陈友谅一败再败,创下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其中陈友谅本人更是在战争最后阶段绝望的突围中被飞箭贯穿头颅,当场殒命。

朱元璋曾经评价过陈友谅和张士诚,他是这么说的“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灭了志骄的陈友谅,器小的张士诚,就是更是朱元璋的盘中餐了。

朱元璋战胜张士诚过程就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了,连战连捷,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士诚本来有一手最好的牌,却打这样,也无话可说了。张士诚最终的结局是被俘虏后上吊自尽了。

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朱元璋一统江南,已经成为了势力最为强大的起义军部队。不过名义上的领袖却还不是朱元璋,而是红巾军领袖韩林儿。颇为蹊跷的是就在朱元璋节节胜利的同时,韩林儿却在前往应天的途中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离奇沉船而亡了。这事说起来是个千古疑案,但真相究竟如何,朱元璋笑而不语。

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的朱元璋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将矛头全力对准元朝,并于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也发动了多达八次的北伐战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统一了全国,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统治的威胁。

从一个颠沛流离的小乞丐,到如今气吞万里的帝王,朱元璋真的做到了。他可以称得上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么?而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功臣的血腥清洗,又让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