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都之战以少胜多,朱文正因此名声大噪,获胜秘诀却在于陈友谅

 东海寻人 2021-10-06

  朱文正被网友戏称为战神,但是大部分历史学家与军事家都不认可。倒不是说他能力很差,而是还没达到李靖、韩信、徐达等人的水准。洪都之战朱文正2万打退陈友谅60万的进攻,确实是一个军事战争奇迹。朱文正本身很用心应付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原因是在敌人身上。

  洪都之战由来

  明末群雄割据,南方陈友谅成为最大的势力,其次是朱元璋。江西原本是陈友谅的地盘,但因为他的部下胡廷瑞将南昌献给了朱元璋,便失去了控制权。朱元璋很重视南昌,不仅给南昌改了名字变成洪都(暗示洪武之都),还特地派遣侄子朱文正去镇守。

  地盘被竞争对手夺去,陈友谅肯定不甘心,兴兵讨伐洪都自然不在话下。况且陈友谅的地盘主要是两湖与江西一带,失去了洪都(江西),如果日后决战,朱元璋可以从江西上中下三路袭击陈汉。这等于是被朱元璋在中部插了一根钉子,威胁不言而喻。

  陈友谅称帝较早,本来就有吞并朱元璋野心,对于他而言“收复”洪都正好是打击朱元璋的第一步。

  公元1363年洪都之战发生之前,朱元璋的明军主力正在打东吴的张士诚,调集去了大部分兵力,洪都的防守自然是薄弱的。而且明军也没法回援,不然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这个时候陈友谅先行拿下洪都,可以立即东征,收拾两败俱伤的朱元璋与张士诚,等于是坐收渔人之利。

  陈友谅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很响,但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

  陈友谅众叛亲离

  陈友谅最开始是跟着倪文俊一起参加红巾军起义的,后来倪文俊与天完帝徐寿辉产生矛盾,陈友谅便借着这个机会杀害倪文俊,吞并倪文俊所部。

  在取得天完帝徐寿辉的信任后,陈友谅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夺权之路。先是灭掉了天完最重要的大将赵普胜,然后逐一杀光天完帝徐寿辉身边的主要将领,直接将天完帝徐寿辉架空,成为天完最大且唯一的权臣。在此之后陈友谅又杀了天完帝徐寿辉,直接篡位成立陈汉。

  虽然陈友谅完全掌控了天完的地盘,但是这一系列谋害上级、同事、主公的行为,让天完将士寒了心。从此天完将士纷纷叛逃,其中大部分投靠了朱元璋。所以说陈友谅丢失洪都(江西),不是单纯的部下反叛所致,而是他离心离德造成的必然结果。

  陈友谅的陈汉,地盘最大,兵力最多,但是因为人才流失问题,他的指挥官奇缺,很难应付大型的战争。最关键的是叛逃过去的天完将士,很熟悉陈友谅的路数与弱点,这也将陈友谅置于不利的境地。

  陈汉大军战斗力不足

  就战斗力而言,陈汉大军缺乏火器,同时攻城武器也要落后许多,攻打城防坚固的洪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洪都临近鄱阳湖,紧挨着赣江、抚河,地势十分险要。

陈友谅攻打洪都要快速取胜的话,就必须通过水路进攻,攻城辎重在船上不方便展开,实际更多的要靠士兵登上城墙夺取城墙的控制权才能拿下洪都。

  这使我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东吴,水师战力第一,但是下船攻城却不太行,尤其是在攻打合肥新城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陈汉大军的情况与此有点类似,颇有点错科技树的感觉。

  然而偏偏明军手上有大量火器,对付登城部队杀伤力极强,让陈汉大军很是吃亏。从这里可以看出明军的科技树,是比较克制陈汉大军的。

  前面说过陈友谅缺乏军事人才,尤其是缺乏优秀的临阵指挥官,经过这一系列挫折,士气马上跌落,战斗力大大降低。

  洪都守军士气高涨

  朱文正领导下的洪都守军,面临的情况与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睢阳保卫战很类似,暂时没有援军,就只能横下心来死守。而朱文正又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守城,士气进一步提升。加上朱文正的副手邓愈、赵德胜也很厉害,尤其是邓愈善于治军,玩心理战,十分克制陈友谅。

  就连陈友谅本人面对眼前如此窝囊的战局,也后怕不已。连攻了85天后,听说朱元璋打完张士诚了,陈友谅便打了退堂鼓。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援军已经赶来了,疲惫不堪的陈汉大军不得不在鄱阳湖与明军决战。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输了,其实跟洪都之战损耗过大关联很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陈友谅60万大军在鄱阳湖正面对战中,仍然惨败给朱元璋的20万明军,也从侧面反映了陈汉大军的战斗力问题,跟明军差了十万八千里。

   结语

  总结一下就是,陈友谅的陈汉实际外强中干,输了洪都之战与鄱阳湖之战,一点也不冤。朱文正能守住洪都,除了自身优势与决心之外,更多的原因出在对手身上,露出了太多破绽。

  而且洪都之战一下子就完全暴露了陈汉的所有弱点,朱元璋更加放心让自己的20万去跟他的60万正面决战,因为他已经知道陈友谅是纸老虎。所以即便不打洪都之战,陈友谅也必败无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