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政策,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云想飘逸 2018-06-14

  文/妫满聪

  关于蜀汉的灭亡原因,自古就众说纷纭,黄皓乱政说,姜维北伐说等,都一直是极为热门的解释思路。在当代,有两种学术界的声音值得我们关注,一种是从经济的角度探讨蜀国的经济危机以及曹魏北方经济恢复后的强势进攻,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另一种是从政治的角度,认为刘备、诸葛亮的用人政策,导致蜀国人才青黄不接,从而灭亡。

  经济的角度,咱们下一期再聊,本文重点讨论刘备、诸葛亮的用人问题。关于刘备用人问题,学者张宗承在《蜀汉人士与蜀汉兴亡》一文中有过详细讨论;关于诸葛亮用人,田余庆先生在《李严的兴废与诸葛亮用人》一文中也详细讨论过。

  诸葛亮的用人基本上继承了刘备用人的原则,只是在刘备的基础上,更加严苛一点。从本质上来说,刘备与诸葛亮用人的思路没有太大的区别。总结来看,重用荆襄人士,以东州士为外援,打压益州人士,是蜀汉的用人基本原则。

  从刘备入川一直到蜀汉灭国,这个政策从未改变过。无论是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还是休养生息的和平时期,蜀汉用人一直是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总结的那句“豫州入蜀,荆楚人贵”。其实,最能体现出这种原则是蜀汉高层的人员安排。

  《三国志·蜀书》中,除了刘氏家族外,有五十九人立传,其中外来人占了四十位,益州土著仅仅十九人。张宗承认为,“十九个益州人士中,所授予的官位也不过是一般的郡守、将军和谏议大夫,没有一个人进入了蜀汉政权的最高决策机构,因而也没有一个人能够代表益州土著地主集团的利益说话。”

  那么蜀汉的高层是由哪些人把控的呢?学者郑华兰认为:“蜀汉政权的最高领导核心层中,基本上没有益州地主。蜀国承袭汉制,是以丞相(或大将军录尚书事)执政,又以尚书台作为中枢行政机构。然而蜀汉一朝,先后出任丞相(或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六人,无一蜀地人士;出任尚书令、仆射者十三人,除巴西姚伷曾为仆射,马忠曾代理过几个月的尚书令外,其它全为荆州地主所占据。”

  这种用人的现象也很好理解,毕竟荆楚人士更容易支持蜀汉政权。不过,这种用人原则从长远来看,则彻底动摇了蜀汉的国本。荆楚人士都是外来的,即便是在本地生活了两三代人,也未必有持续的人才再生产的能力。

  到蜀汉后期,随着荆楚人士的不断死去,后续的力量基本上都是来自益州土著补充。益州土著与蜀汉荆楚遗留的势力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冲突,大大消耗了蜀国的国力,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刘禅支持姜维北伐就是要转嫁这个矛盾,遗憾的是已经无力回天。

  参考文献

  1.《三国志》;

  2.《华阳国志》;

  3.《李严的兴废与诸葛亮用人》;

  4.《蜀汉人士与蜀汉兴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