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明明是高血脂,为啥医生开他汀之后又开了抗血栓的阿司匹林?

 O丨d古月星灿 2018-06-14

高血脂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脱落的几率也会增加,这两者都会触发凝血系统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住动脉血管,便可引发脑梗、心梗等危急情况。

他汀是目前降血脂最有效的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脂质斑块脱落。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液凝结倾向,是抗血栓形成的经典药物。两者配合,能有效预防脑梗、心梗等危急并发症。

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介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血脂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

血液黏稠即“血液黏滞度”过高,它表明血液的流动性下降,在血管内走的不顺畅。就好比倒清水时很干脆,倒油时速度较慢且有迟滞拉丝一样,血液黏稠的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畅、速度较慢。

血脂在血管内主要由脂蛋白来运输,就好比一个个满载的“运输船”。血脂偏高,船多的吓人,互相挤压、阻挡,自然就会减慢通行速度导致血液粘稠。

我明明是高血脂,为啥医生开他汀之后又开了抗血栓的阿司匹林?

此时红细胞会相互黏连,形成血栓的风险会增加。血栓形成后,会随着血流流动,一旦碰到原本就狭窄的血管,就会卡在某个细小的血管腔,完全堵塞血流。

脂质斑块脱落的同时易引起血栓

除此之外,高血脂人群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问题,一旦硬化的脂质斑块脱落,也会直接出发凝血系统。血液经年累月奔腾在血管中,会逐步损伤原本光滑的动脉血管内皮。粗糙坑洼的表面就会聚集过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基化终末期产物等物质。之后,身体会派出巨噬细胞,将这些沉积物搬运到血管壁内部,逐步形成脆硬的、与血管壁融合在一起的脂质斑块。这个过程,也即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人群,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与脂质斑块融合在血管壁一旦它在高压血流或其他因素的扰动下破裂、脱落,身体就会以为是血管破了,于是会释放凝血信号,试图堵塞住缺口,防止失血过多。于是,脱落的脂质斑块裹挟逐步增大的血栓会随血液流动,直至完全堵塞住某个细小的动脉分支,造成某个部位完全缺血。

我明明是高血脂,为啥医生开他汀之后又开了抗血栓的阿司匹林?

他汀和阿司匹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基石

无论是血液粘稠导致的血栓还是斑块脱落引发的血栓,一旦堵塞某个动脉,就可导致严重问题。例如堵塞冠状动脉引发冠心病,堵塞脑动脉引发脑梗塞等等。这就需要药物来减轻血液粘稠度、预防脂质斑块、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他汀+阿司匹林,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方案之一。

  • 他汀是目前治疗血脂异常最有效的药物。

    我们体内的大部分胆固醇都是在人体内重新合成的,而不是直接从食物中吸收而来。其中,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最主要器官。属于一线降血脂药物的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肝脏生产LDL-C,还能预防、抗击甚至部分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凝结的倾向,进而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正常情况下,当出现伤口、出血时,我们的血液都会自动凝结(形成血栓),迅速堵住出血口从而自动止血。但如果血液太容易凝结,就可能在无出血情况下,于血管内部形成可阻碍血流的血栓,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我明明是高血脂,为啥医生开他汀之后又开了抗血栓的阿司匹林?

这两种药物同时吃,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这两种药都是人类二十世纪药物史上的里程碑,经典中的经典,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基石。但这两种药物的代谢途径不一样,一般不会产生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很安全。实际上,临床上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都在同时服用这两个药物。

一般说来,阿司匹林需餐后服用,避免药物直接接触胃粘膜,从而减少胃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餐前半小时口服的。早晨和晚上吃都是可以的。他汀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口服比白天口服更好。至于餐前还是餐后没有特殊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