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湿气一天比一天重,心情一天比一天烦躁! 怎么破? 菠萝蜜吃了上火,色即是空看了更上火,怎么才能解脱? 抄经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吧?! 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抄着抄着,心就静下来了。 我们想要抄心经, 古人也爱抄心经, 他们写的《心经》更安静, 仔细看过去, 更能清心、静心、净心。 今天录斋就找来了十种古人抄录的心经, 晋有王羲之,唐有欧阳询,元有赵孟頫、吴镇,清有邓石如、吴昌硕、傅山、康熙、乾隆,近现代有弘一。书体有篆、行、真、草各种。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帝王,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隐士,还有苦心修行的僧人的文字里面,我们都可以得到一种力量——安静。 篆书心经——安静,可以是雄浑的! 邓石如的这件纸本心经,纵38厘米,横88厘米,尺幅比较小,却是下笔爽利,势猛气足,又有一种意外的安宁。 吴昌硕的这本心经,用石鼓笔法,雄浑、饱满。 楷书——安静,可以是更安静的! 写心经,用小楷是常态。 小楷本来就是一种最为安静的书体, 净手、焚香, 细细抄来,越写,越安静。 这个传说是欧阳询写的,一笔一划,皆有法度。 傅山的心经,无论是结字还是用笔,妙在高古醇厚。 康熙大帝,可就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整日瞎写,在帝王书法里可以算是很不错的了。 弘一的心经,没有一丝烟火气,圆润,古朴。 行书心经——安静,可以是秀美的! 虽然王羲之本人并没有写过,可架不住唐代的怀仁和尚集字厉害啊~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最后面,就是上面这篇心经。 赵孟頫,写了很多遍心经,这本是写给中峰和尚(元代高僧)的, 每一笔都是写得很顺手,感觉落笔笔笔顺畅,字字机杼,秀而不媚,润而不肥。 乾隆呢,藏了很多好东西,也努力地、虔诚地写了很多的心经,不放出来看看吧,有点对不起他的辛苦;放出来看看吧,实在又有点对不起大家的眼球~~~看过拉倒,看过拉倒! 草书——安静,还可以很清逸~ 草书,这么狂放的书体写心经,是不是闹呢?这早在唐代就有张癫干过了,稍微癫狂了点。不过元代吴镇,却能把草书心经,写出清逸来。 ![]() ![]() 笔势遒逸,风味古澹,看完之后,就是有一种超拨苍秀的美感嘛! 最后,再来bb下今天的主角:心经。 话说,佛陀得道以后,四十多年里传授八万四千法门(这得天天做讲座吧?),这里面有一次很重要的事件和录斋要说的主角有关: 佛陀在灵鹫山教授“般若空性” 集合起来,就是八部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金刚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 提取精髓,就是“心经”。 大约在200年的时候,月氏的和尚把心经翻译成了汉语,后来鸠摩罗什啊、玄奘啊都翻译过,流传最广的,我们抄得最多的呢,就是唐玄奘的译本。他用短短260个字,360度无死角阐述了什么叫“般若空性”,什么叫“诸法皆空”。什么蕴、界、处、四谛、十二因缘,都是空。 领略了空的智慧,烦躁什么的,铁定跑光光嘛~ 还说啥呢? 抄经去~ |
|
来自: 地藏菩萨mohesa > 《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