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百科生 2018-06-15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因于先秦齐、鲁两国。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其实在齐鲁之前,还有别的诸侯国存在:莱国。在姜太公建立齐国之前已存在,位于在山东的东北部地区,前后存续500余年,于公元前567年为齐国所灭。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上古时期,除夏族外,与之共存的部族尚有4大支,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而东夷在山东半岛一支,则被称为莱夷。东夷是远古时期生活在东海区域(今胶东半岛)的一个部落群体。据传,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东夷人的首领,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莱夷是东夷部落中的一支最强大的力量。首先,其历史渊源非常深远。大致与夏族相当,甚至更早一些。华夏族,其实是华族与夏族的合称,而华族即莱族。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中华之“华”,源自华胥氏之“华”。华即莱,源自华胥氏引种莱麦。华胥实际上就是莱胥。莱,是野生麦,即所谓燕麦、雀麦。而麦,是莱的优良品种,有青稞、大麦、小麦等。伏羲后,少昊与黄帝合作,代蚩尤而成为东夷首领。过六、七百年后,皋陶出世,成为东夷首领。此时,东夷与夏集团合作很好,结成联盟,皋陶本人还以首领身份,参与联盟中央的领导工作,负责中央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至于莱国的出现,应该始于商代,可能是商的一个方国。商纣王有三个重要辅臣箕子、微子、比干,其中萁子就是莱国人。当时莱国国君与商纣王关系很好,就将善于治国的箕子介绍给纣王。但是纣王暴虐,比干被剖了心,箕子为了避难逃回莱国,并出走朝鲜。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莱国强盛数百年,最终却亡于齐莱之争。究其根源,不外乎夷夏联盟的破裂及两族的权力斗争。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由夷夏两族轮流担任,史称禅让。其中舜为夷族领袖,禹为夏族领袖。公元前21世纪,禹死后,掌权的夏族集团为使权力不落到夷族部落手中,就把当选为联盟首领的夷族领袖伯益杀死,由禹之子启继位,从而建立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此举导致夷夏联盟的破裂及两族的长期战争。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早在商朝,朝廷就长期武力镇压东夷部落方国,当时的效果着实不错,可也让商朝的国力元气大伤,为其衰败埋下了伏笔。也是在那个时候,莱人正式臣服于商王,得以封国。后来,周武王得了天下,殷商旧部许多逃往了东方,再加上当地的夷人本就不听话,东方的形势急转直下。为此,周王把最信赖的太公和周公分封到了山东,以此来保障东方不出大乱子。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散居山东的夷部落素以勇武善射著称。夏代先后发生过后羿、寒浞之乱,夏政权一度被东夷反叛势力所操控。少康时期,夏族积聚力量起兵攻灭寒浞,重新振兴夏王朝。至商代,武乙、商纣均两次征伐东夷。公元前1128年9月,武乙攻克顾方、夷方、林方,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陪都,以牵制东夷。公元前1123年,东夷攻殷,武乙出兵反击,追至今临淄附近,歼灭东夷有生力量。公元前1068年9月,纣王亲率甲士4.5万,战车千乘,由朝歌出发,渡济水入山东,在奄(今曲阜)与6个诸侯国会师,拥兵10万,大举伐夷。夷族9个方国分别出兵,依托沂蒙山区和淄河流域,轮番迎击商军。纣王攻破长勺(今莱芜北),至营丘(今临淄东)后退兵。次年初,纣王在奄率战车800、甲士3万攻占营丘,夷族残余退至薄姑(今博兴县境内)。此后,夷夏势力继续对峙,直至公元前11世纪齐国建立。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在齐国创建之初,它曾武力争夺营丘,给姜太公一个“下马威”。不过,莱夷终于未能战胜能征善战且足智多谋的姜太公,吃了败仗,退回了莱国,却为周齐人留下了莱夷雄心勃勃,不甘蜗居一隅,企图西进发展的战略意图。齐、莱关系在齐立国之初,由于莱与齐争夺营丘而趋于紧张,到周孝王时又一度缓和以至友好起来,且都听命于周王朝了。春秋早期齐桓公时,齐、莱间没有任何关系。到春秋中期周定王时,齐与莱,以及鲁与莱的关系又到了非战争不能解决问题的地步了,甚至齐国屡与周围诸国会盟时,只有莱国不予理睬,不去参加,可见两国的隔阂之深。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齐、鲁联合攻莱。周定王七年(公元前600年),齐复攻莱。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齐再攻莱,莱君贿赂带兵齐将,齐师不战而回。接着,齐君召莱君至齐开会,莱君不到,齐派晏弱在靠近莱国处筑东阳城(遗址在今临朐东)以威胁莱国。公元前567年,晏弱发动突袭,灭了莱国,莱国东至海滨地区尽入齐国版图。灭莱之后,齐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莱不能东山再起。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关于莱夷,史书典籍记述很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客观上,胶东地处海隅,与中原地区接触较少,其踪迹不见经传也不足为奇。主观上,本为西戎落后部族的周人取代东夷部落的商人入主中原后,反以正统面目自居,恪守夷夏之辨,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夷极尽排挤打击之能事,直接导致四夷愚昧落后的错误观念流传弥深。这样,受四书五经的熏陶,秦汉以后的胶东人皆以炎黄嫡传自居,反将实系自己祖先的东夷先民视为野蛮人。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古莱夷文化是古华夏文化之源。华夏文化有两大部分组成,即华文化和夏文化。而华文化,是由胶东半岛上的古莱夷人创造的。莱夷对创造我国古老文明有卓越贡献,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泉之一。炎黄文化和古莱夷文化的关系,前者主要以意识形态领域文化为主,最突出的就是儒家思想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后者主要以生产力领域文化为主,最突出的就是莱夷人先进的农业、制陶业、造船业与航海业。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没有莱夷文化的支撑和推动,没有海岱地区文化的杰出贡献,就没有龙山文化向三代文明的飞跃,没有殷商文化的繁荣。没有古莱夷文化,就没有古华夏文明。然而,随着王权的集中和强化,夏商文明一旦形成并日益发展,就会使包括莱夷在内的各文化区的土著文化黯然失色,最终将其容纳到华夏文化之中。

齐国之前的山东:东夷、莱国、华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