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健,字奕安,号石羽全人,玉一斋主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内科杂症的治疗。 读2008年12月19日《上海中医药报》所载王庆其先生“老年小腿抽筋案——读《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有感”文,内载九十高龄陈老太,隆冬夜半出现小腿抽筋挛急,每在半夜起坐用热水袋外敷或以手按摩半小时,方能缓解。诊此为高年元阳不足,无以温煦筋脉,加之冬令阴气偏甚,夜半又为阴中之阴,阳气潜藏,阴盛阳虚。投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川怀牛膝、葫芦巴、菟丝子、肉苁蓉、当归、川芎、丹参、白芍、甘草,7剂后证情缓解,再7剂小腿抽筋未再复发。随访数月均安好。据此,王先生认为小腿抽筋为阳气不足故。王先生是我所尊敬的,读其文章总能使我获益匪浅。 在临床上,小腿抽筋确以中老年女性为多,确以夜间发生为多。但发病于隆冬季节以及夜半,不能作为诊断阳虚的直接证据;凡温针热灸以及温热理疗可以缓解的肢体症状未必都是阳虚性质。当然,重要的是,王先生用温阳补阳的方药治疗,小腿抽筋的病情确实缓解了。笔者斗胆推测,缓解小腿痉挛有效的不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葫芦巴、菟丝子、肉苁蓉等温阳补阳药物,也不是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补血药物,即使将以上药物全删除掉,只留用白芍、甘草、川怀牛膝,也能期待对小腿抽筋起效。 不妨可以先看以下案例。 以上3例皆为女性,案1兼有肝肾不足,案2兼有阴虚火旺,案3胃经有热,无论何种证型,均以白芍、甘草、怀牛膝、木瓜、薏苡仁专方治疗小腿抽筋而愈。此乃笔者收集的专治小腿抽筋的验方。方中主要含芍药甘草汤,该方载于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微恶寒,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可见芍药甘草汤作为酸甘化阴之剂,原是针对阴虚不能濡润筋脉所致的脚挛急。木瓜,治霍乱吐利转筋之要药,能舒筋和络,治经脉拘挛。薏苡仁,《本经》谓“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牛膝,《本经》谓“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且兼可引诸药下行抵达下体发挥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以上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不难看出,以上所载治疗方法,均属于“辨病论治”的范畴。笔者以此“方”与此“法”治疗小腿抽筋不下数十例,不论属于何种证型,均按“辨病论治”取效,并且即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其它三味药中的任一、二味药也能取效。至于处方中所用其它药物则是为了改善患者小腿抽筋以外的与某种“证型”相关的症候,属于“辨证论治”的性质。因此从表面来看,处方整体用药属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但就“小腿抽筋”的治疗而言,却都是属于“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手,“辨病论治”同样也是中医的一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废。曾几何时,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奉到了“唯吾独尊”的地位,而对于中医的“辨病论治”却几乎不屑一顾,这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潜在意识是万万要不得的。中医的“辨病论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隐藏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之中,一旦获效,辄归功于“辨证论治”、而似乎与“辨病论治”无关,这是不公平的。 临床疗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学术观点是否正确,各位看官尽可以用本文所提供的治疗小腿抽筋的验方去到临床进行检验与验证。借此机会,也是为了将验方公开宣传,请大家分享。(完) 本期彩蛋 2008年12月《大众医学》“求医乐事”之“神经病变” (插画 · 编辑 〡芙初亦蕾) |
|
来自: Albertls27zycx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