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之谜?

 高风0ifqll1aod 2018-06-15

王羲之(公元303 — 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但是他的官位远不及他的书法名气大!

他自幼爱好书法,苦心研练,博采汉魏诸家之精华,集其大成,超脱魏国书法家钟繇真书的境界,另辟新径,使真书完全摆脱隶书遗迹,成为独立的新体。他兼善隶、草、真、行,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在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书圣。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一天,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统、孙绰、支遁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王羲之于酒酣之际趁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为诗集写了一篇序,是为《兰亭序》王羲之在这篇序中记下了诗宴盛况和观感,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然而就是这件千古杰作,却给世世代代的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直到如今《兰亭序》的下落仍然是一个谜。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兰亭序》藏于陕西昭陵唐太宗的陵墓里,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创了盛唐的贞观之治,太宗喜爱书法文字,尤其喜爱王羲之的笔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广为搜寻。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王羲之的真迹。

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其中也有《兰亭序》,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本,监察御史萧翼出京调查,打听到《兰亭序》传到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禅师处,智永临终把它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和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