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不以养伤身

 半壺老酒1 2018-06-15



我们知道,对身体的伤害是多种多样的,如“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沈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位,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但是有一种伤却与此类伤不同,那就是以养伤身。如在《吕氏春秋》中说:“知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善于养生者不能害生反而应保养形体。以做到益生,这需先借助于外物,虽然”养形必先之物”,但是,“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或许就是因为保养形体需要外物得以辅助,所以人们往往又过分地去追求外物,只要过分地追求外物或过分  地借助于外物,这实际上都起不到一种养形的很好作用。因为过分追求外物就容易拖累身体,因为过于借助外物补充形体又容易使补养之物因过分而损伤身体,所以说保养需要合理,补养需要得当,否则就容易适得其反。

  

在《庄子,让王》中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能养伤身,虽贫贱不能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忘其身,岂不感哉!”《福寿论》日:”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无欲以劳其形,伐其性,故多寿。富者奢侈有余,贼心害性,所以折其寿也。乃天损有余以补不足。然有贫而促者,必德不足,是以天耳。故世人以安其分。若今官爵之非分,车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屋宇之非分,货易之非分,神能记之,使之灾焉,病焉,天焉,人不知也”。又日:“故世人幸而得之者,灾也,分面得之者,吉也。人年五十,能补其过,悔其咎,而仁惠之恩,垂悯恤之念,奉德不欺,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乃悦之。”陶隐居说:“何必餐霞服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古人说:“寒暖饥饱,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于疏纵,自当随时审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悦口而少贪”。这都是对不以养伤身的很好说明。这种说明旨在于告诉世人,对于健康,不见得营养越是丰富越好。相反,营养过于丰富反倒不利于健康。

  

在这一方面,彭祖早有深刻的理解,其日:“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敌,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适”,主要涉及到工作、饮食与就寝。对于饮食,高子说:“饮食所以养生,而贪嚼无忌,则生我亦能害我,况无补于生,而欲贪异昧,以悦吾口者,往往隐祸不小。意谓一菜,一鱼,一肉,一饭,在士人则为丰具矣然不足以充清歌举觞,金匏银席之燕。但丰五鼎而罗八珍,天厨之供亦隆矣,又何俟搜奇致远,为口腹快哉?吾意玉瓒琼苏与壶浆瓦缶,同一醉也;鸡跖熊蹯与粝饭藜蒸,同一饱也。醉饱既同,何以侈俭各别?人可不福所当惜。况《物理论》日:‘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当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谷气且然,矧五味餍饫,为五内害哉?吾考禽善谷食者宜人,此世之常品是也。若远方珍品,绝壑野味,恐其所食多毒,一时尚珍,其于人脏腑宜忌,又未可晓。悦口充肠,何贵于此?'从理论上讲,类似于此的思想在现代人们的认知中是非常需要的,因为人们似乎多在追求富足与宽裕。

  

我们看现代的人们,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寿命比生活落后时有所延长,然而人们生命的延长却不一定是健康的延长,有许多延长的原因是靠药物。靠药物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人们在延长生命的过程中要忍受和承载着许多痛苦。


如果能够不靠药物而有质量地延长生命,那说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

  

现今的人们,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双方面的食粮都挺丰富的,可为什么人们的病却没见减少呢?而目有些过去不曾有的疾病现在却在不断地滋生或蔓延,有的尚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异。它们突然的出现,会让人们无所适从,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人们在制造各种伤害生命的化学药品,它们直接或间接地进人到人体之中,让人们痛苦。有时,我们看似物质生活相对丰裕,可是那些让药物摧肥的各种肉类或靠各种化肥摧壮的农作物,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害的。也许富有的生活和疾病的多少本没有多大关系,也许人们会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努力地改变自己曾经拥有的消化功能,变得能够容纳现在食物中的诸多元素,包括那些本不利于健康的有害物质,然而这毕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有适应才能增强免疫能力,或只有增强免疫能力才能适应。对于现在的人们,也许只有如此,才能从容地净化那些对身体不利的物质,以至于把那些有害健康的元素排出体外,保持个健康的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些生活的富有者,把一切都试图塞进嘴里,让自己有健康的体魄和长久的生命,然而他们不是今天跑医院,就是明天跑诊所,要么就遍访天下的高人为自己疗病,似乎古代帝王们寻找长生的方术又在今天卷士重来。我们看看那些粗茶淡饭的人,如果和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比较一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寿命不比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差,而粗茶淡饭的人没有多少的享受,也没有多大的痛苦。如果在身体出现疾病时能够及时治疗,他们应该是健康的,因为他们每天在运动,不像有势者以车代步,当然也不像他们除了动脑子之外,几乎不怎么动身体。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在童年或青少年的时候,不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当成年时又过分地关注起自己的身体。关注是无可厚非的,但关注不能太过,不要因为生活提高就滥用补品那样对身体的健康不一定有利。这就像个皮囊, 它只能装二斤黄金面你却要硬塞进三斤,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皮囊撑破而保养自己的身体同样如此。


另外,在我们通常的认为中,多以山珍海味或龙肝凤脑之类以补其身,实则有理,然则无道,断它命而补已命或杀它身而补已身,并非有道者所提倡的。有道者所提倡的就在于保己之身,固己之本。我们知道,“天地以生成为德,有生所甚重者,身也。身以安乐为本,所可致者,以保养为本。世之人必本其本,则本必固,本既固,疾病何由而生?天横何由而至,此摄生之道,无逮于此。夫草木无知,犹假灌溉,矧人为万物之灵,岂不资以保养。然保养之义,其理万计,约而言之,其术有三:一养神,二惜气,三堤疾。忘情去智,恬淡虚无,离事全真,内外无寄。如是则神不内耗,境不外感,真一不杂,则神自宁矣,此养神也。抱一元之根本,固归精之真气,三焦定位,六贼忘形,识界既空,大同斯契,则气自定矣,此惜气也。饮食适时,温凉合度,出处无犯于八邪,寤寐不可以勉强,则身自安矣,此堤疾也。”此三者实是固本保身之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