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学习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江山携手 2018-06-15
       前几天我参加了由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和教学中心主办的“学习论坛”。6位发言的教授分别来自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6所不同的大学,其中包括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Schacter),此公来自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其大著《找寻逝去的自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英文名:Searching for Memory)有中文版,为中国读者喜爱。论坛上,我就几点启发做了要点记录,今天与大家做个分享。     我们习惯地认为,上课记笔记、集中主题学习、学习环境恒稳一致是好的学习策略。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比约克(Robert Bjork)教授的研究则颠覆了这些认识。他演讲的题目是《论成为有效学习者(和教师)的困难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主要观点是:交叉学习比集中学习长期效果好。  
  交叉学习(interleaving)和集中学习(blocked)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上,我们学习的方式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深入,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后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或者安排较长时间集中学习一个类型知识内容。他的研究发现,这个学习方法短期效果较好,长期效果则不如交叉学习。  
  交叉学习可以是知识点的跳跃,可以是不同类型知识交叉一起。比如学习塞尚画作,不是专门观察塞尚的画作,而是与别人的画作,比如毕加索的,混合在一起观察,找出特点。交叉方式学习,开始的时候有一定难度,但随着深入,注意力及调动的神经网络的丰富与强化度都高,长期效果明显比集中式学习要好。他还认为,除了这种交叉学习,还要变化地点(location)。对知识的追溯与知识学习的情景会有关系,变换地点可以让人在不同环境里都更容易回忆到所学习的知识。  
  这让我想到了美国奥运金牌大王、游泳名将菲利普斯的故事。据说他的教练会制造很多不同的意外场景,比如泳道坏了、泳裤松了、突然噪音等,来对他进行训练。教练这样做,大概也是为了让菲利普斯能够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状态。比约克教授还提到一个叫做“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的概念,即学习需要隔开一段时间,反复多遍学习。越是追忆困难,下一遍学习时候印象越深。所以他说,不要做课堂笔记,而要课后追忆时再记笔记。对比约克教授的观点,我很有同感,因为回顾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大体上遵循的是交叉方式,也更愿意变换学习环境提高适应力。即便当年考研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我依然读小说,说是给自己放松大脑,没想到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是支持这一点的。  
  恰好,接下来是来自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马克·古阿达格诺力(Mark Guadagnoli)教授讲“学习的有效模型”。其观点的关键是学习者要找到自己的挑战点。因为太容易的、学起来不费力气的,不具有挑战性,学习是很难进步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舒服区”,但是难度太大又收效甚微,学习受挫。最佳的点是,难度挑战足够,又不过于困难。前面比约克讲的通过交叉学习和间隔学习就是增加难度的。有些教育工作者过于信奉快乐学习,事实上学习不都是那么快乐的,总是在舒服区打转,哪里能够进步?一定程度上,在学习中以吃苦精神克服困难还是必要的。  
  哈佛大学的夏克教授是记忆研究的专家。我问他《找寻逝去的自我》一书是否要出修订版,他说现在还没有。不过他与同事合写的《心理学导论》教材8年完工,每3年更新一次。其中关于记忆的章节是他写的。自然这次演讲还是和记忆有关,是从大脑的默认网络(default network)对记忆过去的经验和想象未来的经验的功能,讲到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问题,即不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分散问题。默认网络在大脑的部位,不管是对过去经验的记忆还是对畅想未来,都是在同一个区,而这样一个区也让人会不断走神。  
  夏克教授的PPT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学生人人面前一台笔记本电脑;另一张是学生的电脑画面五花八门。他们都在“神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下面观众看到这些画面哄堂大笑,师生们太习以为常了——手机、电脑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讲课魅力。这位教授提出来一个办法:讲课后马上插入考试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哈哈,这也不是什么高招,可也表明即使哈佛教授、心理学大师,面对手机和电脑学生人手都有的课堂,也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学习不能待在舒服区,而人又是好逸恶劳的,难矣哉!  
  休斯顿大学的戴维·弗朗西斯(David Francis)教授讲的是阅读问题。人类的口语历史远比文字久远。人类进化出的口语理解能力远远超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要从文字符号中提取出意义(meaning)。大约5%的人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不太需要教育指导。但是,有30%的人需要特别的阅读干预指导,这些人有阅读障碍——大脑的结构与正常阅读者不同。而阅读又是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的。科学实验表明:那些有阅读障碍的孩子,通过阅读指导,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大脑的结构可以变得与正常阅读者一样,而且可以成为正常的阅读者。这个过程越早越好。阅读是现代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对有阅读障碍者的指导、干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总体上看,阅读是需要教师引导、教授的,不像口语更是本能性的,阅读需要正确地解码,学会批判性地高效阅读不是很容易的。这大概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