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所呈现的匠人精神颠覆你的想象!

 cxag 2018-06-15

近几年突然火了一个词语:匠人精神。何为匠人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手工艺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具有超出寻常人千百倍的专业与热情,他们视工作为信仰使命,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不浮躁不将就,直至一件精美的作品诞生。恰恰因为有了这份匠人精神的传承,今天我们才有机会看到精美绝伦的古代门窗。


自古以来,门窗一直都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最早期的门窗侧重于实用性,或采光或防盗;而随着人们的物质条件提升,逐渐开始追求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尤其到了明清时期,门窗的制作简直可以媲美艺术品。


为了避免无图无真相的尴尬,小编特意选了几张观复博物馆的门窗图片,以飨各位看官。


清代  变异双交四椀纹门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  花卉锦地纹窗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  米字锦地纹窗  

观复博物馆藏


不知大家看完以上几张图片,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是怀疑还是惊叹呢?我猜一定会有很多人好奇,古代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辅助的情况下,究竟是怎样制作出这般精美门窗的,答案是工艺。


古代匠人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记录下来,以便更好的将工艺技术传承下去。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以及大清雍正年间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其中《营造法式》与《工程做法则例》都是中国古代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书籍它们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这两部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


正因为有了工艺技术的传承,古代工匠才能做出精美的门窗,并且赋予了门窗各个部件名称及作用。


隔扇门结构图


我们通过隔扇门的结构图不难看出,其中间的格心占据了整体的大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格心是古代门窗最重要的部分,它分担着门窗的透光和装饰作用,所以,古代匠人对于格心的制作工艺尤为重视。


如果从纹饰划分,仅格心装饰种类就多达近百种,但如果从格心制作工艺来讲,大致可分为攒斗、攒插、插接、透雕这四种工艺,或采用四种工艺相互结合的方式,将格心制作得千变万化,精美绝伦。


清代  清供双狮纹窗 

观复博物馆藏


清代  清供双狮纹窗 

观复博物馆藏


除了格心之外,在古代门窗上面还有一处位置十分重要,那就是腰板,亦称为绦环板,其实,绦环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砚屏、桌屏等小件家具上都会用到。


清代 人物纹绦环板  

观复博物馆藏


明代  黄花梨嵌绿石虎纹插屏 

 观复博物馆藏


如果想更为详细的了解古代门窗制作工艺,体会古代匠人的非凡精神,敬请关注6月16日(周六)晚21点40分广西卫视播出的《收藏马未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