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不能贪心,要懂得节制

 熊出没大大 2018-06-15

今天我想聊一聊金钱和节制

有个读者发来留言说

前段时间我谈恋爱了

我问我男朋友最爱什么

他说第一是我,第二是钱

初次听到会感觉有些奇奇怪怪别别扭扭

但随着我即将毕业也要步入社会

我开始意识到

其实本身每个人心底并不那么在乎金钱

只是被生活逼的无法漠视金钱的存在

有太多社会的标准制约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运气

去做一个“为梦想而活的小众”

就像有很多人问

为什么中国的明星那么赚

为什么社会地位那么高

为什么现在小孩子的梦想都是当明星一样

这些难道不是国人自己造就的果吗?

悲哀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偏离了方向

我一个同学刚从日本回来

就对我感慨道

他发现日本真的是一个超级认真的民族

无论做什么都做到极致

而不是为了金钱去做

而只是要把东西做到更好

去富士山的路上

有一段轮胎和地面摩擦产生的富士山登上之歌

他当时内心特别的震撼

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体现这个民族的精神

那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打动了他

而我们中国,却看到了太多无法理解的事

街道虽然宽阔,卫生却脏乱

建筑物设计精良,玻璃却并不透亮

小区绿化做得美观

可花坛里却随处可见小狗的排泄物...

对自然毫无敬畏之心,更何谈在其中寻找美呢?

没有美的环境,审美意识则无法萌芽

这几年,中国在经济腾飞的时候

引发的现象是收入差距的扩大

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

是给国民提供更充实的生活

营造更整洁的环境

我们一定要做的是先做好一个美的环境

当美就在身边的时候

审美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所以,不如就先把街道打扫干净吧

日本人崇尚极简主义

极简不是一种风格

它是生活的美学,更是生活的本体

它由印度的佛教而生

经由中国传到日本,并非日本独创

而且在一些西方国家,你也能看到类似的主张

日本的设计,是对‘有’和‘无’的思考

在这种思考的前提下产生出的极简风格

它的本质反而是丰富的

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

生活自有其一套美学理论

它的基础就在于

人如何看待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日本整个民族都是十分感性的

他们既会为晴空下如火的霜叶而欢心

也会动情于枯叶飘零时的凄寒

四季轮转

如同生命轮回寓意着新生和陨灭

然而生也好,死也罢

日本人全部接纳并坦然处之

这是对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当人们了解新生不必狂喜

死亡也不足为惧

看待生活生命的视角也就变得更加宏观而广阔

以此为出发点才产生了对人的感情

对美的定义、对街道的构思

对建筑空间的设计

以及各种规矩礼仪、相爱方式等等

而我们中国人太在乎钱了

现在中国人对于钱的执着心

是对未来生活的不安

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的确,钱很重要

但它只是一样工具和媒介

重要的是你用它寻找到了什么

太追求金钱,时光匆匆而逝

等到人老了的时候会发现

我的生活究竟是多么空虚

得到金钱的同时

在有限的时光里寻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去发现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

现实社会的压力

没有办法不努力赚钱

这是人的一种悲哀

执着于金钱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教育的缺失

一种空虚感,一种攀比感

就如同原始人需要繁衍会展示自己强壮的肉体

现在金钱代替了这个

大家都为了钱

得到更多的钱给下一代更好的发展

而渐渐抛弃了精神追求和其他追求

除了钱,就剩下一种无尽的空虚感

这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口过多生活不易

十几年寒窗苦读,只为了有个生存技能

连自己兴趣爱好都没有培养出来

只能说,中国现在

就是一个肉体与精神脱节的状态

没有精神,没有信仰

中国人对金钱执着是一个原因

更多的是社会大环境展现出的浮躁焦虑

竞争太大了

而我们只想快一些,忽略了好一些

中国人总是焦虑,贩卖焦虑的人太多太多……

关于幸福和追求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人

都把金钱作为统一标准

可能真的会非常可怕

基层的群众是在用灵魂换取金钱

等日后摆脱基层后再用金钱赎回灵魂

就像是看待生死问题

中国人对新生命表现得狂喜与对死亡表现的极悲

走进城市

往往不会顾忌灯红酒绿人马车龙

把自己逼上疯狂边缘

发现无论如何求助

都会迎来一片矫揉造作的嘲讽

学会了安静,却对生活无望

这一切只因自己把金钱看的太重

拿的起放不下

做人不能贪心,要懂得节制

一个人懂得判断什么是奢侈

自然就懂得了什么叫节制

说到节制

其实生活的美一点也不昂贵

用心种一棵植物,做一顿美食

观察一片天空

这些简单细小的体会

可以在心中萌发对生活和美的感受

最后再讲个故事吧

我住的地方楼下有一条小巷

住着一些老居民

有一段时间

我总是在下午4点左右

看到一个穿白凉褂的老爷子

杵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过马路

去马路对面买三四颗小橘子

然后再一瘸一拐地回到马路这边

他瘦弱的身子,在车水马龙的街头

显得特别的单薄

我看到过他好几次。

他每天都会买那么三四颗小橘子

用一小袋子拎着,有时揣口袋里

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不一次多买点。

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了

就跑到马路对面问那个水果摊的小贩

这老爷子怎么每天都这么折腾自己?

小贩也是个老头,交换了彼此的烟

老头说,人老了,总得找点事干

例如,过一条马路,买点水果

我问,为什么他不一次多买点?

果摊老头说

人老了,没牙,吃不了太多

我问,他为什么每天都买橘子啊?

果摊老头说:喜欢吃呗

我点点头,也是也是

我后来不死心

我觉得这个答案不是终极答案

所以有一次,我就跟踪了那个老爷子

我发现他是从马路这边的家出发

过马路,买橘子,回到马路这边来

但不是直接回家

而是会绕到巷子背后去

我发现,他会把手头的橘子吃一半

再把另一半,放到一个窗台上

我一开始以为他要喂流浪猫

结果才知道,原来那家有个老太太

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

原来这个老爷爷和老太太从小是青梅竹马

但因为历史,因为战争

因为种种动荡的过往,分开了

彼此成立了家庭,又在许多年后才回到原点

但彼此的孩子和孙子,出于俗世的种种原由

都不愿提往事,两人也不好提往事

两人从外地辗转覆辙回到这座城市

基本也不打招呼,很少在人跟前见面

他们唯一的关系,也是唯一的交点

就是老爷子买橘子

吃一半,放到老太太的窗台上。

可谓

所有的记忆叫来日方长,所有的故事叫往后余生

我也是在那个片刻,终于理解什么叫真正的深情

时光如水,万物无言

你凝望着的是过往?

是曾经年少,抑或是透明的时光?

而我凝望的又是什么?

是来不及,还是没关系?

所以,到头来

不如就用这样的节制,将故事努力地延续下去

没有年轻人的那种轰轰烈烈

有的,只是沉默不语的坚持

所以,人生可笑。

笑你也笑我

我凝望着你凝望的时光

在你凝望的时光中

又有怎样的风景?

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虽有蝉鸣,虽烈日焦热

人的内心却心如止水

因此,我开始习惯某种感觉

比如,在一呼一吸间

感受灵魂骨骼的生长与肉体本身

欲望本身的蜕变

也曾偶尔,与浅薄的转瞬即逝的神迹插肩而过

不再喜欢喧嚣的嘴角

却时常劝慰身边人学着节制与珍惜

个人从日常消费到阅读习惯,也开始节制下来

过去看书,总是迫不及待读完

哪怕不求甚解,哪怕囫囵吞枣

如今读书,倒会一慢再慢

但凡遇到非常不错的书

尤其是极其低产的作家

为数不多的一两本书,反倒不舍得读完它

真心舍不得。

你看的是书。

读的却是他人一辈子的人生

由读书到为人处事,由物及人

也开始逐步节制。

在这个总是会告别的时代

或许,懂得节制

才能兑现给他人真正“可依靠的”足够多的“温情”

毕竟,节制就是不悲不喜

不亢奋,也不喧嚣

不贪婪,更不狂妄

节制地感受和节制地吸收

换来节制的幸福与节制的安宁

可谓,愿往后余生更慢一点

说的,无非是

将每一分一秒掰开了揉碎了

一点一点地舍不得地过

以唤醒内心那一份

敏感而纤弱的关于温情的感知能力

这样的感觉,清贫却不慌张

简单,却温暖。

懂得节制后的我们

多少像站在时空废墟里的人

艾格林曾说过

为什么有时候

生活会给人一种

如同深夜营业的电影院般的空旷感

荧幕上正放映着悲伤的电影

而观众席空无一人

这句话,我曾经不懂。

现在我懂了

当人意识到节制的本质的那一刻开始

生命中那个关于过去林林种种浪费的清算的开关

就自动运行起来

这样的清算,让人清晰意识到生命的苍老

关于青春、关于温情

关于家人,也关于家庭

关于我们曾不懂节制而肆意挥霍的一切

一切的真心。

一切的珍贵。

所以,所有懂得节制的人

大概都能懂得藏在我们一生

整个千丝万缕的命运机遇里的一百种悲伤

一如,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

那个一瘸一拐过马路买橘子的老爷子

和那个从未谋面的老太太的对话

在岁月尽头,或许她只和他说过一句话

她确实只开口和他说过一句话

有一天,她在窗台边,等老爷子如约而至

在那个温暖得让所有人头皮发麻的斜阳之下

她终于说出了那句她准备了好久好久

真的好久好久的一句话,她说

我给你介绍一个好女人吧

她哭的时候非常迷人

你可以试着让她哭给你看.....

今天就到这里吧,洗洗睡,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