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宫,是皇帝居住及办公的地方,内外有着极为森严的戒备,除了上朝之外,不论官衔多高的大臣,都不能在皇宫内乱溜达,否则分分钟被抓起来治罪,若是硬闯皇宫的话,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明代的一位将领,不顾侍卫的阻拦,骑着马闯进皇宫,当时正在上朝的大臣,纷纷建议把此人处死,按照朱元璋的脾气,肯定会大发雷霆,然而这次朱元璋却力排众议,没有对他做出任何惩罚,究竟是为何呢? 这位敢闯皇宫的勇士,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从小就以勇猛文明乡里,而且有着过人的谋略。早年跟随哥哥在巢湖训练水军,手上握有许多艘战船,当时天下动荡不安,廖永忠、廖永安两兄弟,一开始并没有选择投靠谁,始终在观望着格局的变化,准备寻找一个值得辅佐的明主。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有不少兵马,身边也不缺文臣武将,却有一个致命的短板,水军实力不堪一击,而劲敌陈友则却拥有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军。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想得到天下,必须要击败陈友谅,依靠现有的兵力,肯定是做不到的,而一支强大的水军,并非一朝一夕能训练出来。 这个问题困扰了朱元璋很长时间,想破脑袋也找不到解决方法,连谋士刘伯温也束手无策。就在朱元璋夜不能寐时,廖永忠来到了军营,请求面见朱元璋,他并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来了一份厚礼。朱元璋听到廖永忠的名字后,激动地差点忘记穿鞋,赶紧让人把他请到卧室,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 从此之后,廖永忠与哥哥成为朱元璋麾下的猛将,带着巢湖水师横扫四方,先后攻克了采石、太平府等战略要地,并在鄱阳湖大战中大显身手,打败了陈友谅,为朱元璋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有功之臣,朱元璋从来不会吝啬,尤其在廖永安死后,他觉得亏欠于廖家兄弟太多,对廖永忠异常的器重。 随后,廖永忠在平定两广、征讨明玉珍的战事中,接连立下显赫战功,证明了自己绝不是靠关系才位居高位。公元1366年,朱元璋交给廖永忠一个重要任务,派他把韩林儿接过来,而韩林儿当时被尊为小明王,是朱元璋名义上的老大,只要有他的存在,朱元璋就不能称帝,此事非常棘手。 领会到朱元璋的用意后,廖永忠带着几个侍卫出发了,没几日便到达了韩林儿所在地滁州,简单收拾下东西,乘船奔向应天府。结果途中出现了意外,船居然翻了,韩林儿溺水而死,只有廖永忠一人安全上岸,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应天,将所发生的事情告诉朱元璋。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可以大胆推测一下,韩林儿之死十有八九是朱元璋授意的,廖永忠只是负责执行命令。 明朝建立后,廖永忠因功被封侯,自恃功高的他,变得越来越高调,甚至连大将军徐达、丞相李善长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朱元璋在大殿上给大臣开会,突然接到侍卫的禀报,廖永忠骑着战马贸然闯入皇宫,拦都拦不住,还声称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觉得朱元璋应该给他封王,而不只是个侯爷。李善长劝谏道:“廖永忠太放肆了,一定要严惩。”朱元思索了一会,然后对侍卫说:“廖永忠只是酒后失态,将他请出去就行了,切勿伤了他。”廖永忠虽然躲过此劫,却没能善终,于洪武八年被赐死,若能低调做人,也许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