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画古诗告诉我们:古人这样过端午

 恶猪王520 2018-06-16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名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食粽、悬艾、念屈原,千年来,各地端午民俗多样,内涵丰富,从流传至今的古诗古画中得以窥见。今天,就跟着宜明书店去感受古诗画中的端午节吧。


本文用图出自《端阳故事图册》。原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清代画家徐扬所绘。


▲【赐枭羹】


“枭”指猫头鹰,历代皇帝在端午赐枭羹于大臣,目的是警示恶人奸臣的下场。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悬艾人】


古人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并悬挂于大门上,作为避邪驱瘴的灵符。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采药草】


采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采药即采集药草,所谓“采”,就是“采取”;所谓“药”,一般是指在修炼时所发动的体内真气。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系彩丝】


旧时民间过端午节,有系五彩丝习俗。这五彩丝是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组合而成的细索,民间又称“花花绳”。 为孩子系五色绳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观竞渡】


所谓“观竞渡”,即观看龙舟比赛。端午节那天,多地人们都会通过划船竞渡来纪念屈原,祈求丰收。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裹角黍】


“粽子”古称“角黍”。端午食粽的传统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