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不懂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闲谈集锦 2018-06-16

文/北漂小贱

中国人都知道清朝有个大汉奸,名叫李鸿章。

印象中就是割地赔款、各种卖国,签了无数不平等条约。

但看完《走向共和》之后,又觉得他是个忠心耿耿的老臣,被人排挤,替朝廷背锅。

反正特别令人惋惜。

且先不论他是忠臣还是汉奸,值得一提的是,他就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圆滑处世,非常懂官场那一套。

有人说,如果没有“曾左李张”晚清四大重臣,大清亡国可能要提前五十年。

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说他是“东方俾斯麦”。

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李鸿章身上有一股“痞子气”,行事则像个流氓。

有一次,李鸿章去英国访问,女王请他喝咖啡,他嫌烫,就将咖啡倒在碟子上,用嘴吹凉了在再喝,女王看了一脸尴尬,又不好意思当面拆穿,只能学着他的样子喝。

吃饭时他要吐痰,但国外没有痰盂,于是他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痰吐到喝葡萄酒的杯子里。

回国前,别人送他一条宠物狗,一回国他就给人回信说:

“你那狗我收到了,味道很不错!就是我年纪大了,牙不太好,没怎么吃,不过还是非常的感谢。”

你看他这做派,完全就像个“社会人”。

一提到晚清,似乎都跳不过李鸿章。

好像整个晚清都是以他为主角写的这么一个故事。

1860年,太平天国攻打上海,曾国藩派李鸿章前去防守,自此,他的政治生涯正式起航。

上海这块地,资源肥沃,老外经商特别多,于是李鸿章就看中了这块肥肉。

在上海倒腾几年,李鸿章创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淮军”。

有一次,朝廷下令要把他调走,叫他去支援别的地方。李鸿章理都不理,心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回朝廷说:“老臣不去,我的军队只有这儿才能打仗,去的别地发不了工资,这仗也就没法打了。”

结果朝廷说:“行了行了,你就待着吧。”

李鸿章牛比就在这儿,朝廷也拿他没辙儿。

他的这种“抗旨功夫”,后来在洋务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870年6月,发生“天津教案事件”。说是天津当地百姓,跟教堂人员发生冲突,一下子打死了20个外国人。外国人大怒,开来几艘军舰停在港口,扬言说要抓20个百姓杀头。

第一个解决这事的人,是曾国藩。

本来这事不难,但老百姓从中插手,说这些都是英雄好汉,谁抓他们谁就是汉奸。

曾国藩犯难了。杀了这20人,我就成了汉奸,不杀吧,外国人那里也不好交代,搞不好他们就要动洋枪洋炮了。

朝廷等的不耐烦,将曾国藩撤走,让李鸿章来接这个烂摊子。

李鸿章就很厉害。他接到命令没有直接去处理这破事儿,而是跑去直隶总督府住上几天。

朝廷对曾国藩施压时,曾国藩有点手足无措,心想,没法子啦,将那20人就地正法吧。

结果招来老百姓一顿臭骂,说他是汉奸,给湖南人丢脸,还有人把他会馆的牌匾都给砸了。

曾国藩有点倒霉,因为这破事,落下一个汉奸的罪名。

第二个解决这事的人,就是李鸿章。

他很聪明。等大家骂得差不多了,他就把这破事揽下来。他知道俄国人好说话,就去找他们商谈,最后俄国人说我们只要赔偿,不用偿命。结果,被判死刑的20个人,最终变成了16个,救了4人。

更令人佩服的是,李鸿章用“痞子腔”手段,跟洋人来了个“偷梁换柱”之计。

因为洋人脸盲,认不出谁是谁,于是他用16个死刑犯将这些好汉替换掉了。

最后,这事还真的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老百姓欢呼雀跃,都一致觉得这位李中堂真是了不起!

李鸿章的“痞子腔”外交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李鸿章赴日本议和。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遇刺。李鸿章觉得自己受了伤,日本人必须做点补偿,不然劳资就不走了。就跟现在的很多碰瓷一样。日本人没办法,最终抵了一亿两白银。

所以你看,“弱国”不一定无外交,关键是你得不要脸。

曾有人说:曾国藩认“实”,而李鸿章务“实”。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曾国藩做事太死板,不知变通;而李鸿章这人没啥规矩,善变通。

之前的中国很封闭,根本就没有“外交”这个概念,后来的外交,都是李鸿章搞出来的。

李鸿章对当时大清功不可没,除了外交,还有这些贡献:

大力提倡教育。大清子弟当时学的都是八股文,李鸿章知道学这玩意儿,既不能富国,又不能强兵,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开办一所数理化知识的学校,但朝廷许多人反对,说这是“奇技淫巧”。没办法,李鸿章就偷偷在上海开了一家“广方言馆”。

然后就是发展经济。李鸿章一到上海,就琢磨办工厂。李鸿章曾说“练兵以制器为先”,要想军事强,先得强器,要想国民有工作,收入无忧,就得办工厂。

同治四年(1865年),在曾国藩支持下,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江南制造局(今上海江南造船厂)。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

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然后再说下修铁路。李鸿章说要修铁路,顽固派坚决反对,说这是劳民伤财,破坏风水,甚至会惊动山神。后来就干脆说,谁修路谁就是汉奸。

李鸿章没法子,干脆用传统意识形态去反驳,他说,火车跟木牛流马是一样的,其目的都是以济不通,以利天下,咱们只是接水火风雷之力,顺应天地自然之大势......

反正道理一套一套的,把那些顽固派全都说得无言以对。

为了修铁路,李鸿章可谓是殚精竭力,最终,唐胥铁路就这么被他修出来了。

那一刻,他差点老泪纵横。

洋务重臣李鸿章主持和参与了中国无数个第一:

第一条近代铁路;

第一座钢铁厂;

第一座机器制造厂;

第一批军工厂;

第一支近代化军队;

第一批官派海外留学生;

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这一切都被掩盖在“卖国”的骂名之下。

1901年11月7日,这位号称“东方俾斯麦”大清相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死后,清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北京建祠。

5年后,李鸿章的铜像由克虏伯驻华代表曼德尔公司,作为礼物在上海赠给了李鸿章的后人。铜像高九尺六寸,冠大帽,披黄马褂,辉煌夺目,历久如新。

克虏伯公司对李鸿章的评价:“毕生谟烈,虽万代后,其事迹行踪,尚丕焕不坠”。

后人评价,张之洞最好名,李鸿章最不好名。

李鸿章比别人强的地方,就是他一辈子从来不去搞那些假大空,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但大家都清楚,全国上下,只有他一人能把事儿给办好。

李鸿章一生有勇有谋,是晚清的顶梁柱。

帝国渐入黄昏,风雨飘摇,百姓恸哭,他用自己的双臂,扛起晚清半边天。

打碎牙齿和血吞,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全揽屈辱肩上扛,一心只为国家强!

年少不懂李鸿章,是因为完全不知他所背负的巨大辛酸;长大后才懂得,原来他对自己的祖国是爱的那样深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