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是不是很想去海边?在上海的你,是不是一直感觉离海很远?其实,魔都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东海、长江和黄浦江三水合一之处,被上海人称之为“三夹水”,这个地方叫高桥。 70年多前的高桥是什么样子?今天,是上海发布享读第27期推送,我们一起来看看上海作家马尚龙老师笔下的古镇高桥。 音频由“侧耳SH”提供 诵读:臧熹(SMG新闻主播) 人工细筛过的天然白沙 在上海,很难看到海,但是上海人其实一直在寻找着去大海游玩的乐趣。 你知道么?早在70多年前,就在高桥开辟了名扬远东的海滨浴场。 高桥海滨浴场(资料图) 高桥地处浦东长江的入海口,离大海很近,当时海滨浴场里的海滩是天然形成的。最特别的是,这里的沙子是自然冲洗而成的“白沙”,这也是当时有这么多的游客如此痴迷于海滨浴场的主要原因。 据说,比之于现在我们普遍所见到的黄色沙滩,高桥海滩辟作浴场的白沙,都专门用筛子去除了夹杂的小石子,所以这天然细沙踩在脚底不会感觉疼痛,一个脚印下去,柔软而舒服。 这白沙形成的原因很特别,一方面,经过了长江水长时间的冲洗;另一方面,白沙是由上游的石头经磨砺、破碎风化后,再冲到下游沉淀而成的,而没有粗沙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上游石头的质地易碎、易分解的缘故。 当时的海滩边设置了许多帆布篷帐,还造了不少小凉房,供出租休憩,岸边筑有大型的餐厅,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就餐,游客喝酒、吃菜、乘凉,其情调颇带一点西方式的浪漫了。 海滨浴场变身保税区 1937年日寇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盛极一时的高桥海滨浴场惨遭日本侵略军炮火轰毁。后来,海堤又被潮水冲塌,浴场设施几乎荡然无存。1958年有关机构试图重建海滨浴场,后遭遇台风袭沪,器材损害严重。 斗转星移,海滨浴场的位置,后来成为外高桥保税区的一部分,现在也是上海自贸区所在地。但是还有很多东西留了下来,比如说高桥松饼和高桥的老建筑。 1983年,高桥松饼就被评为了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高桥松饼获商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8年,高桥松饼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2007年,高桥松饼制作技艺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海路上还有一家以高桥命名的食品店。 高桥是东海、长江和黄浦江三水合一的地方,被上海人称之为“三夹水”,也是一大旅游奇观。以往每当宁波轮船开到长江口的时候,总是有人在船上惊呼:看到“三夹水”了,三水在此汇合,却流不到一起,三种水以自己的颜色而区分彼此。 如同黄浦江之于上海,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那么当一个小镇被东海、长江、黄浦江相拥环抱的时候,可以想象高桥富足的由来,尤其在800多年前水路是最重要的交通的年代。 高桥的富足诞生了殷实人家,殷实人家又以宅第显示自己的殷实和在殷实之上的文化。看一下这些建筑的美名就能够强烈感觉得到:树德堂、庆誉堂、恭寿堂、仰贤堂、敬业堂……有空的时候,您可以去看看噢! 石库门是高桥人的创意 高桥还有一个不为外人知道之处是:它既是一个富足之地,又是一个营造商之乡。 上海石库门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发展,曾经有62%的上海市民居住在石库门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追根寻源,“石库门”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来源于高桥,属于高桥人的创意设计,高桥旧宅有一些至今还保留着石库门的原始风格。 不仅如此,上海的许多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建筑,都出自高桥工匠之手。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中,包括和平饭店在内的23幢高楼大厦有三分之一来自于高桥人,上海许多桥梁、厂房、花园洋房、里弄住宅、高楼大厦也都是高桥人的杰作。 当然,如今高桥最诱人的休闲之处就是高桥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有好多公园,从地理位置上说,高桥滨江森林公园非常远,距离市中心有20多公里,但是高桥滨江森林公园自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让上海人真正看到长江之滨、东海之滨,在那里,还可以像高桥30年代的海滨浴场一样,体会到大海和长江的浩荡气势。 你去过高桥么?欢迎微信留言噢! 第27期【享读】荐书目录 本次微信来源于以下书籍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为什么是上海》 马尚龙 著 栏目介绍 今天是阅读类专栏“享读”的第27期,本栏目由上海发布和市新闻出版局合作,推荐好书给大家,每周六和你见面,享受好书、分享阅读。 音频支持:侧耳SH 部分资料:浦东方志办高桥镇志 图片:高桥镇 编辑:朱婧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