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渡渎村历史名人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历史名人:

    渡渎村名人辈出,最著名的要数章懋和章拯。

章懋(1436~1521),字德懋,号 然翁,晚号瀫滨遗老,世称枫山先生,渡渎村人。自幼颖悟,10岁能文,15岁补博士弟子。天顺六年(1462)乡试第一,为解元。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选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娱两宫太后,命词臣撰诗进御。章懋与同僚黄仲昭等上疏力止,建议“省此冗费,以活流离困苦之民”。宪宗怒,廷杖,贬临武知县。后改南京大理寺左评事。调福建按察司佥事,以饬纪尽职为任,倡经商以富百姓,许采矿以绝盗源,减造田税以轻民负。41岁辞官归里,奉亲读书。后开讲室于枫木山中,四方学者不远千里问道求学,门墙林立。学生中有4人列传《明史》。弘治十四年(1501),起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六馆之士人人憾得师之晚。正德元年(1506),屡疏乞致仕不允,以病弃官归里。五年,起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改南京礼部左侍郎,皆辞不受。十六年夏,世宗即位,家进南京礼部尚书,是年除夕卒,享年86岁。诏赠太子少保,谥文懿,赐祭葬,敕祀乡邑,赐祠额“崇儒”。毕生清廉,三子皆务农。其学以濂洛关闽为宗,是明前期理学主要传人之一。于书无所不读,于天下事无不理会,精究力行,议论多切实精当。尝谓“法无古今,便民者为良法;论无当否,利民者为至论”,言必根志,志必先用,用必赴功。《明儒学案》谓:“金华自何、王、金、许以后,先生承风而接之。”著有《枫山集》、《枫山语录》,正德年间主纂首部《兰溪县志》。《明史》列传。

   章拯(1479~1548),字以道,号朴庵,渡渎村人。幼从叔父章懋学。登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以忤逆瑾谪梧州通判,单骑谕解马平土獠之乱。瑾诛,召为南京吏部主事,再迁兵部郎中,升广东提学副使。振孤寒,抑侥幸,标示正学,士习一变。升右布政使转广西左布政,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地。嘉靖五年(1526),黄河溢。六年冬,授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命治河。时河决鲁桥,治议芜杂。拯议增卑培薄,塞溃疏壅,分杀其势。期为实干,乃为图说,请浚孙家渡至文家集200余里而通之。甫兴工,夏潦又至,河又他决,未及底绩。乃为御史奏劾解职,受命改督显陵工程。此工程甚为浩大,世宗给计费17万两,章拯殚精竭虑,节省大半,解入工部以备河溢赈灾之用。时潘希曾进擢拯议,疏支河以杀其势,筑长堤以防其冲,挑通沛漕,河以无患。显陵竣工后升工部尚书。时夏言建请分祭四郊,拯上议合享,忤旨。赋闲归,家居20年,葛巾野服,乡人皆称之。嘉靖二十七年(1548),诏复其官,旋卒。隆庆初(1567)赠太子少保,谥恭惠。著有《章恭惠公集》、《定性书》、《克复解》等。《明史》有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