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 匠

 云中公子 2018-06-16
  小时候,嫁女儿的人家就是日子过得再难,也要想方设法请木匠上门做些家具,请花匠刻上花草虫鱼,请漆匠漆得油光锃亮,作为陪嫁。

    我看新人婚床上的雕花,都是凹进去的阴文,刻得快,省工钱。一张床只要刻两工,每工工钱一块八角,比泥水匠和木匠高三角,比裁缝、篾匠高七角,大约是因为这门手艺需要一定艺术功底的缘故。至于凸出来的阳文,刻工繁复,费时费力,只有少数人家祖传的老床上才有。

    花匠作为吃百家饭的手艺人,走家串户,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尴尬,只好将就。有户人家买了一块猪肉,招待上门做生活的花匠。家里的孩子长年闻不到油腥,看到一碗猪肉,馋虫来了,搬起凳子,摘下挂在钩子上的豆腐篮,偷吃一片。第二天,妈妈发现碗里的猪肉少了一片,一怒之下,把孩子绑在猪圈里,狠狠打了一顿。孩子长了记性,从此再也不敢偷吃了,只是把猪肉偷偷地舔一舔,悄悄地放回去,沾满口水,最后端上餐桌,请花匠吃。

    有一年冬天,郑宅三郑村的花匠于根枝给一位老人做生活。老人怕冷,穿着长布棉袍,里面笼着一个火熜,双手不时拨炉火,沾满炉灰。盛饭的时候,老人特别客气,用大碗盛得满满的,还用沾满炉灰的双手把碗上的米饭拍拍实,让人难以下咽。

    雨里来,雪里去,忍饥受寒是花匠的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于根枝步行去山里做手艺。凌晨从家里出发,走了十二三里路,面前横亘着一条陡峭的山岭——白岩岭。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挂在柴草和树枝上的冰凌像手臂一样粗。因为结冰路滑,寸步难行,他看到路边的番薯堆上盖着稻草垛,就抽出一把稻草,搓成草绳,一圈一圈扎在鞋上,然后拣了一根木棍,一步三滑,费尽周折,才翻过又湿又滑的山岭。到了东家,主妇连忙拿出干燥的衣服,叫他换上,再把湿漉漉的衣服放在婴儿躺的蒲篮上,下面放进火盆,慢慢烘干。

   

    于根枝的哥哥于根法也是花匠。一九六八年,他十三岁那年,正值“文革”,学校停课,辍学回家,学做花匠。那时候,手艺人很讲究规矩,譬如很多工匠同桌吃饭,徒弟要给师傅敬酒,先敬人家的师傅,后敬自己的师傅;徒弟撒尿,要撒到尿桶的壁上,再流下去,悄无声息,不能尿在尿桶的中间,发出“嗵嗵嗵”的响声,臭气熏天。

    刚学手艺,徒弟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如果刻花草图案,花匠只打腹稿,不打底稿;如果刻动物图案,像马、羊、牛、鹿,花匠先用铅笔在木板上勾勒轮廓,再动刀雕刻。雕刻与绘画类似,一旦发现错误,就要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如用三角刀把树叶刻错了,就用圆刀改成一朵花。

    农家大多喜欢寓意吉祥喜庆的图案。花匠既可以用单独的图案,表达美好的寓意:以蝙蝠寓福,以鹿寓禄,以羊寓祥,以金玉如意寓称心如意,以鸡寓吉,以牡丹寓富贵;也可以通过不同题材的巧妙搭配,表现更加复杂的美好寓意:以公鸡和羊的组合表示吉祥,以公鸡、羊和如意的组合表示吉祥如意,以花瓶和几案的组合表示平安,以喜鹊和豹的组合表示报喜,以喜鹊停在梅枝上表示喜上眉梢,以两只喜鹊飞舞表示双喜临门,以领着孩子的福、禄、寿三星或以寿星、鹿、蝙蝠的组合表示福禄寿全,以柿子和如意组合表示事事如意,以石榴、花生、葡萄或松鼠、葡萄组合表示多子多孙,以猴子骑马奔腾旁点缀一只蜜蜂表示马上封侯,以麒麟驮着一个儿童表示麒麟送子,以观音抱一儿童表示观音送子,以五个男童戏耍表示五子登科,以鲶鱼遨游表示年年有余,以几案上放插有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的花瓶表示四季平安。再如以牛、羊、虎、狗组合表示忠孝节义,是很有讲究的:牛长得那么高大,听人指挥,是为忠;羔羊跪乳,是为孝;老虎节育,传说一生只生一次,是为节;狗为主人家看门,是为义。

    于根法的师爷爷就是清末民初郑宅堂头村远近闻名的花匠周光洪,人称洪师。他从小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爱弄墨舞刀,绘画雕刻。没有雕刀,他把铁钉磨成扁的小刀,刻出钟馗、赵云、哪吒、刘海戏蟾之类的戏剧人物,印成香包纸。十岁那年,村里要造厅堂,请来花匠天高师。天高师看到各家门上贴的钟馗形象生动,得知竟然出自一个牧童之手,大为震惊,愿意收为徒弟。拜师以后,周光洪把师傅的把式、刀法、起稿、打胚、脱地、修光等技法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技艺精进。不到二十岁,他已名闻乡里。

    有一年,浙江诸暨边村要建一个祠堂,把金华府下面八个县的花匠全部请到,其中一班东阳的花匠很有名气,声称要跟洪师比高低。洪师长得其貌不扬,沉默寡言,时常流鼻涕,挂泪水,讲话时还流口水,外号“红白眼”。他身上穿一件青布长衫,脚上拖着蒲鞋,十分寒酸,带领徒弟在边村的一间草棚里干活。花匠们即使碰见,还以为他是一个打杂的伙计。日子一长,东阳师傅开始说闲话了:“浦江佬到底没本事,人都不敢露面,手艺一定是粗里粗气。”村里人说:“听说洪师手艺好,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难道真胆怯了?”洪师听了哑然一笑,早已窥探东阳花匠的手艺。他们雕牛腿,洪师也同样雕一副。东阳师傅雕的是麒麟驾云,洪师雕的是天马行空。到上梁时,众人一看,洪师的牛腿惟妙惟肖,比东阳师傅高出一筹。洪师在艺术上追求线条分明,粗犷自然,粗中见细,构图严谨;而东阳师傅只讲表面美观,显得平淡呆板。边村族长叫东阳师傅把所雕的牛腿全部拆下来,请洪师雕麒麟驾云,重新配上去。从此,洪师不仅是金华府的名花匠,就连绍兴府也出名了。

    严师出高徒,洪师的徒弟徐心泉的技艺也不赖。有一年,前陈杨林村修一个祠堂,雕花工程由两班花匠做,一班是郑家坞吴店村的吴修介,另一班是傅宅嵩溪村的徐心泉,各做各的,互不通气。修介师自恃是东阳木雕的弟子,瞧不起心泉师。到了半夜,修介师偷偷地去看心泉师的作品,一看吓一跳,连夜赶到东阳,把最好的花匠请过来。事成之日,人们对两班花匠的手艺进行比较,东阳师傅雕得精细,很费功夫,图案比较呆板;而心泉师的写意作品气韵生动,更胜一筹。

    一九八四年,于根枝与师兄弟郑鹏程一起来到杭州,在灵隐、上天竺、下天竺等寺庙塑菩萨。当时,湖滨游船公司要建造一个露天的水上舞台,邀请北京的专家设计了八盏凤凰灯,问遍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大家束手无策。当湖滨游船公司的工作人员找到于根枝、郑鹏程这两个民间高手的时候,他俩爽快地答应下来,决定选择玻璃钢作原料,翻模子,用樟木各雕一片,合拢以后,做成凤凰灯,中间通电线。

    初战告捷,于根枝、郑鹏程名声在外。湖滨游船公司问他们小的凤凰灯能做,大的龙凤舟能不能做?在书画名家俞德明的帮助下,他们设计图纸,做起模子。龙凤舟的外壳在杭州造,由张鹏程负责;里面的茶几、椅子、门窗等家具在浦江做,由于根枝负责,最后运到杭州,组装起来。到了四月二十七日下午,张鹏程回浦江运龙凤舟里面的家具。驾驶员叫他住一天再走,因为他老婆正在医院待产。次日一点,他老婆生了一个儿子,五点,张鹏程回到杭州。

    五月一日,龙舟下水;七月一日,凤舟下水。龙凤舟船底的雕塑用翻模,船身的建筑用雕刻,邀请书法名家顾廷龙题写“玉龙”、“金凤”的舟名。接下来,他们建造了一艘仿古画舫,书法家沙孟海题写船名“画中游”;建造两艘仿毛竹画舫,书法家孟东生题写船名“晴方好”、“雨亦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