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会背诗又会算数还是没通过幼升小面试,缺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Iresly 2018-06-16

千寻

本行经济学,有娃后转战教育,擅长行为经济学与儿童教育的跨界结合。主张“用理性博弈的方式培养出卓越的孩子”。



东西物语:

当很多基本技能被AI取代,思考和创新就成了未来人才的必备能力。


   

据说,现在孩子的竞争已经从小升初提前到幼升小。


6月刚开始,我身边好些妈妈都进入了紧张模式,忙不迭地带孩子碾转于各大私立小学参加面谈交流。她们从前线发回消息:某小学去年报名人数才一千多,今年已达到三千多,预计明年还会增加……


明年这个时候,千寻小朋友也要亲自上阵接受检验,介于目前这严峻的战况,我想我还是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的好。


于是,我找到在一家知名私立小学做教务组长的小伙伴Danae取经,Danae已连续三年负责新生面试工作,应该有很多实操经验供我参考。


这次交流收获颇丰,Danae帮我列举了两个面试时老师比较青睐的点,和咱们很多家长的传统认知有点不一样。


一是观察思考能力。Danae举了个例,说前几天面试,遇到一孩子,上场就拿出本《诗经》放桌上,说:“老师你随便抽一页,我都能背。”不过,老师们惊叹归惊叹,最后也没录取这个孩子,没录取的理由是,孩子能背几百首诗,却回答不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刚进校门时,看见了什么颜色的建筑,它们有什么特色?”


Danae说:比起识字算术背唐诗,学校其实更看重孩子的综合能力,一个孩子是不是善于观察,能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很重要。

 

二是创新能力。Danae说,现在孩子都聪明,家长也重视教育,琴棋书画样样都来的也不少。在大家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有创新意识的孩子最容易脱颖而出。她举例,某次面试的自由画画环节,有个小孩画了一幢可以移动的智能楼房,因为他觉得人们每天花了太多时间在回家路上。这个住与行结合的设想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当即决定录取这个孩子。


Danae说的这两点,给我启发是:


如果你想让自己孩子在几千人里崭露头角,只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识字、阅读、计算等)是不够的,还得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基础技能训练,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就是多看多学多练。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就比较难了,多数育儿类文章都只会告诉你很重要,却给不出真正可以用来实操的方法。


其实,有个思维训练法很适合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它步骤明晰,家长只需掌握精髓,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用起来。


我很早就将这个方法用在了千寻身上,所以,听Danae讲那两点时,还有点'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感觉,窃喜咱家孩子背诗算数也许拼不过人家,但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还是有优势滴。


不啰嗦了,直接上干货。



- - - 这是一条干货分隔符 - - -


早在4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的D. School设计学院提出了设计思维这一概念,它最早被应用于工程和设计行业,近几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法被引入了美国大中小学,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有部分机构引进,和STEAM一样,属于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


设计思维有助于孩子观察现实、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设计思维运用的几个步骤:

  

同理心(Empathy):了解别人的需求

定义(Define):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头脑风暴(Ideate):发挥创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原型制作(Prototype):把想法落地变为实物

测试(Test):不断测试并进行改良

  


第一步了解需求,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才能发掘别人的需求。第二步提出问题,是观察之后的思考与提炼。这两步就是对观察思考能力的锻炼。而第三步头脑风暴、发挥创意,是创新能力的训练。最后两步是创意落地,让设想变成现实。


我的实操经验是,3-6岁的孩子,最后两步原型制作和测试比较难实现,但前三个步骤,家长只要掌握,有这个意识,是容易实现的。 而且,学龄前,用前三步来训练孩子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已经足够。

             

                       


听完理论,是不是感觉有点抓不住?别急,我这就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给大家做实操演示。


千寻四岁左右,我带她到一家商场买衣服,看见一个抱小孩的妈妈在服务台询问有没有可以让孩子睡觉的母婴室。得到没有的回复后,这位妈妈很郁闷,一边离开一边抱怨:“这么大商场也没有让孩子休息的母婴室,还不如伊藤洋华堂……”


千寻好奇地问我:“这个妈妈怎么了?”我灵机一动,想不如顺着她的问题,来一次设计思维训练吧。于是反问她:“你观察一下呢,这个妈妈抱着的小孩睡着了……”


“我知道了,她想找个地方把小BABY放下来休息。”在我的提示下,千寻很快Get到了对方的需求。


这是第一步,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别人的需求。


接下来是第二步,思考并提出问题。我开始有意引导千寻,“如果这个妈妈有带推车出门就好了。”


“可她以为商场有小BABY睡觉的地方呀。”


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怎么才能让这位妈妈提前知道商场有没有她需要的母婴设施?”


第三步是提出自己的创想,孩子的创造力果然不容小嘘,千寻小朋友在这里给了我一个惊喜。


当我鼓励她,“你有没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她天马行空鬼扯一会后,提出了一个想法:“可以让定位告诉这个妈妈,她要去的商场有没有小BABY睡觉的地方。”


我解释一下,千寻所说的定位就是类似百度或高德的导航系统,我们开车出游时常常用到,也告诉过她这叫GPS定位。 


没想到她不但记住了,还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这真的有震到我。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妈妈在出行前,点一下定位APP里要去的商场,就能知道商场里有什么母婴设施,有没有适合孩子吃饭的餐馆等等,是不是方便多了呢?而且,谷歌已经将类似设想变成了现实,在新的谷歌地图上,你甚至可以查看餐厅需要排队等待的时间哦!


 

大家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孩子忽然问问题的时候,就是他观察系统启动的时候。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开始你的设计思维训练。


但孩子不是每次都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如果他没发现问题,你可以给点线索。


年前我们到日本旅行,住的是Airbnb上的民居,很快发现一件郁闷的事儿,就是日本的垃圾分类超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呢,不只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还分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纸”、“玻璃瓶”、 “金属”……


这对垃圾分类尚未普及的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啊,就在我们吐槽日本“变态”的垃圾分类活时,千寻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但她只是应和一句:“每天分类好麻烦呀。”就卡壳在这里了。


我便故意给出线索:“要是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忙分类垃圾就好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循着线索,千寻才开始发挥想象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机器人,专门负责垃圾分类。”

“啊,不,干脆把垃圾桶变成自动的,上面安个自动分类系统,垃圾放过去自己就分类咯!”

回家后,一次乐高课上她设计了可以自动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机器人

 

结合上面两个实操案例,我总结出设计思维训练法的要点:


孩子主动提问或搭讪的时候,是他们开启观察系统的时候,也是设计思维训练的好时机。


如果孩子没发现问题,记得给他一些线索,引到第三步提出想法上去。


总的来说,大家不用被“设计思维”这个高大上的名词吓到,只要有认知,懂要点,每个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用起来!

                          

 

这个训练法的好处是,日积月累下来,小孩就能养成观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模式。这套思维模式,不仅能帮孩子在当下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意义重大,毕竟,几十年后,最擅长基础技能的是AI,这时候,人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呢?不就是敏锐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和富有生命力的创造嘛!

 

划重点


1、 让孩子从几千人里脱颖而出的,是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2、 设计思维训练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它步骤明晰,家长只要有认知、懂要点随时可以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