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告诉你:减肥失败不是你的错,是大脑的锅!

 扎西牦牛 2018-06-17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下定决心减肥时,不仅美食的诱惑越来越难以阻挡,即使抵挡住诱惑,狠下心节食,往往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和朋友一起开启跑步减肥计划,明明是同样的距离,但你跑起来却总是更吃力,似乎终点线离你更远,锻炼起来也更艰难......


为什么?科学家说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让我们减肥呀。(手动再见)



其实这些现象都与我们大脑中的某些机制有关,要想减肥成功,首先你得战胜自己的大脑。



不怪我,是大脑在控制我的体重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晚上咬着牙与高热量的正餐绝缘,饿到双眼发晕怀疑人生,坚持了很长一段时候却发现——一!点!都!没!瘦!


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体验。



脑神经科学家 Sandra Aamodt 曾经也做过这样的傻事,她从 13 岁时就开始尝试节食减肥,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无论她怎么努力,减去的体重总会一次次反弹回来。



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她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节食减肥效果既容易反复,又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控制着我们的体重?又该如何科学减肥?


她决定用一年的亲身实验,揭开体重背后的生理调节机制。她做了一个决定——不再节食。结果这次反而真正瘦了下来,而且一口气瘦了十斤。



Sandra Aamodt 认为大脑会基于遗传基因和个人经历为你的体重设定一个理想的标准值,并且始终将你的体重维持在这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个标准值会在 10-15 磅(1 磅 ≈ 0.9 斤)内上下浮动,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是的,大脑就像你妈,不怕你胖,就怕你瘦.....



当你饿得要死要活时,即使短暂地瘦了,但大脑一旦接收到脂肪含量、血糖水平等给出的求救信号,就会自动调节你的身体。在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吸收转变脂肪能力增加+肌肉量流失+食欲大增的作用下,反弹是一定的。


更惨的是,如果一个人体重上升、并在几年内都保持较高体重时,那么恭喜你,大脑会将这个新的体重当做你的正常状态。


说人话也就是,你要是胖太久了,大脑会以为你本来就该是那么胖,不管你再怎么挣扎,它还是会想办法把你拉回那个数字。



所以事实证明,节食减肥注定会失败,因为体重是由大脑调节控制的,也就是说你的减肥是否奏效,还得大脑说了算。那什么样的方法是它能接受的呢?


Sandra Aamodt 提到,心理学家把吃货分为两类,一种是靠人类本能饥饿反应进食的本能型食者,一种是用意志去控制进食的自控型食者。有趣的是,前者很少超重,后者却常常因为自控后的偶尔放纵」而长胖


很多节食者就是这样,在「一点不吃」和「暴饮暴食」中无限循环,瘦不了不说,还伤身体。



真正想要通过饮食减肥的方式很简单,你要学会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让你的饥饿感决定应该何时进食、进食多少。


在饿的时候吃,饱的时候马上停下来,一旦适应良好的生活模式,便无需再去计算每日摄入的能量,大脑也无需提前储存能量,体重自然会保持在正常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减肥之路道阻且长,一定不要向命运屈服!


不怪我,是大脑告诉我瘦不了了


你可能也会发现,减肥这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难度不一样。比如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减肥很容易,他们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惊人的减肥成效,收获极大的改变。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完成减肥计划却很难。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对于目标的距离判断不一样,来自纽约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 Emily Balceti 给出了她的回答。


 

她认为,即使是完成同样的目标(比如完成一定距离的跑步),不同的人对于这段距离的长度判断也并不一样,有的人觉得这段距离更近,有的人会认为这段距离更远,而这会影响他们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

 

她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点:身材动机

 

准确来说,与体型状态更好的人相比,那些身材欠佳的人会认为自己距离目标更远;而那些更愿意通过运动改善自己体型的人与动机没那么强的人相比,会认为终点线离自己更近。



值得一提的是,Emily Balceti 和她的团队还发现,在动机的作用下,身材好坏并不能起绝对性作用。也就是说,对于拥有强烈运动动机的人但身材欠佳的人来说,他们也会认为终点线更近,他们眼里的终点线甚至比其他身材更好的人还要更近一线。


所以有时候你一直瘦不下来,可能是你心里真的没那么想瘦🤷‍♀️


 

那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减肥事业呢?Emily Balceti 给出了她的建议:专注于你的目标 、聚焦在奖励上。

 

就是指,在完成减肥计划的过程中,你要专注于终点线,不要四处张望。 你可以把终点线想象成为一个聚光点,那可能是达成目标后你会给自己的奖励,而聚光点周围的一切都应该是模糊的,无法辨认的,这样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这样做不仅会影响你对于达成目标难易的判断,让终点线看起来离你更近,目标更容易达成,还会提升你的运动体验,减少你坚持运动的阻力和困难。



虽然大脑有时会给你一种「我可能永远也瘦不了了」的感觉,但只要你的愿望够强烈、目标够明确,也是可以利用这一点「反败为胜」的。


大脑不是万能的,你也能影响它


可能很多人看到前面的部分就已经绝望了:「什么都大脑说了算,那我还费这么多功夫干嘛?」


其实不是哦,虽然大脑对你的体重和思维有控制作用,但你也可以反过来做很多事情去影响它,从而间接性改变你的身体和生活状态。



脑神经科学家 Wendy Suzuki 就利用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大脑是可以改变的。


多年前的一天,一觉醒来的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拥有梦想中的事业,可没有社交生活、没有男朋友,与实验室同事的关系紧张,甚至身体也比以前胖了 25 磅。在外人看来十分成功的人生,其实让她十分沮丧。


为了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Wendy 想尝试更全面运转自己的大脑,尤其是很久没有用过的运动脑区。



她开始做定期的有氧运动和少量的瑜伽练习,甚至尝试了自由搏击、跳舞等从来没接触过的运动课程。渐渐地,她感受到了运动产生的作用,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


不仅如此,当 Wendy 顺利减掉 25 磅后,她开始注意到,运动似乎正在改变她的大脑。



此后她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有时每周锻炼四五次,有时则只锻炼一两次。一段时间后她发现,锻炼频率较高的时候,自己的脑子明显「更好用了」。


「实验」持续了几年,了解得越多,Wendy 越发现运动的强大。它可以给你更好的心情、更高的能量、更佳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把大脑想象成肌肉,你的每一次锻炼都在使它变得更加强大,也在让你离肥胖的身躯和抑郁症、阿兹海默症等各种病状更远。



让 Wendy 感到开心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变成铁人三项运动员,只要每周锻炼 3-4 次,每次持续 30-45 分钟,一点简单的运动习惯就足以让大脑发生这些改变。


最理想的运动处方,不是跑多少步、举多少铁,是把运动带入你的生活,快乐地享受它。



今天 Keep君 举了三个科学家的例子,他们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都在向我们揭示「身材」、「大脑」、「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你以后再为自己的身材感到懊恼的时候,不妨放下过去节食减肥那套错误的方法、放下对自己的「偏见」,用更轻松的心情和更自信、更专注的态度对待「减肥」。好身材,也许会来得更快。


吃饭和运动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事,减肥也是。


作者:歪歪;重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