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cyzq 2018-06-17

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在焚香器物中,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东侧从葬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C20160519006-zx12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东侧从葬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于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东侧从葬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其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局部鋈银。熏炉为博山形,由炉体、炉柄分铸铆合而成。

炉体突出鋈银带一圈,上浮饰四条鎏金顾龙,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盘口沿有银宽带纹一周,其下有十组三角纹,三角纹内饰蟠龙纹,蟠龙为鎏金,底色鋈银。炉盖透雕多层山峦,云雾缭绕,加之金银勾勒,宛如一幅秀丽的山峦景色。

柄下座圈足,足高7厘米,上浮雕二蟠龙相纠,龙身满饰鎏金细纹鳞甲,眼、须、爪、银竹节形柄纳入龙口。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上端铸有歧出的三蟠龙,龙身鎏金,爪鋈银,龙首上承炉盘。高杆枝头结华炉,鎏金鋈银,精雕细镂。整件熏炉被九条龙装饰,而“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封建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宋代吕大防曾在《考古图》中说道:“博山香炉者,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涧气蒸香,像海之四环,故名之。”

实际上,“博山炉”最初呈现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被“错金错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表面,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之间相映相托,将图案与铭文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

博山炉流行于汉代,此炉口外侧刻有的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和底座圈足外侧所刻铭文“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记载了此炉系宫廷所造,原为西汉皇家未央宫的御用之物,后归阳信家。

汉武帝时称“阳信”者,只有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长公主先嫁汉代开国功臣曹参之后曹寿,后嫁抗击匈奴的一代名将卫青。只有皇亲贵胄才能享用这样的皇家奢侈品。学者据此推测,这是汉武帝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

如今这件宝物静静地矗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立展柜中,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从她身边经过。熏炉不语,是凝固的记忆;游客纷纷,议论着公主和将军的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