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玩寻踪【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铜器(12)】

 书楼寻踪馆 2012-05-15

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古代铜镜是指用青铜(铜、锡、铅合金)铸造而成,一般来说有两个用处,一是用于照面的生活用具,二是驱邪避恶,在今天我们都还时常见到,一些人家某事不顺时在家门前挂上镜子(照妖显行)。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铜镜大多出土于墓葬,中国有历来就有“事死如生“的观念,古人们将铜镜放入墓中,除了表示给死者在阴间使用外,另就是驱邪避恶,汉代铜镜上常有“辟不祥”的铭文。

在古代,铜镜是作为实用器具而出现和存在的,在这些铜镜背上大多数都有比较精美的纹饰,我们今天完全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在中国历代铜镜中,汉唐铜镜因制作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为人们所重视。汉代的铜镜种类繁多,铸造精美,构图奇巧,丰满奇异,囊括了天上人间,神人世界、奇珍异兽等主题纹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唐代则是中国铜镜发展的最高峰。它同唐代文化的总体风貌相适应,唐代铜镜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在气厚重的感觉,与汉镜相比,唐镜不但其造型和纹饰均大大增加,并且还有了重大突破,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是唐代铜镜的重要特点。唐代之后随着重实用而轻纹饰,工艺水平日渐平淡,最后走向衰落。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镜。金银平脱是指把金银片剪裁成所需的纹样,将其贴在填满漆的镜背上,然后髹漆数重,待干后加以细细打磨,使贴上的金银片与漆面平齐,露出金光烂烂银光闪闪的纹饰。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 双鸾衔绶纹菱花镜。“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 王子乔吹箫引凤纹镜

吹箫引凤,弄玉成婚
刘向《列仙传》曰:“王子乔,周宣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荀子"解蔽》云:“凤凰秋秋,其声若箫。”民间也有“吹箫引凤”之说。据《邳县银杏志》载,传说春秋秦穆公时,有一位萧史擅长吹箫,时作凤鸣之音。秦穆公的女儿弄玉聪明美丽,善音律,私下倾慕吹箫之人。穆公便差人找来萧史,与弄玉成婚居于凤台,夫妻每日吹奏笙箫,引来凤凰与他们相伴数年。凤凰为感谢知音,便带他们来到邳州沂河旁的港上,用嘴喙衔出万顷良田。最后引用一下西方童话故事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反正这类镜的寓意便是夫妻和谐美满。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孔子问答纹镜。这一图案的题材出自《列子·天瑞》。说的是孔子游泰山,遇荣启奇鼓琴唱歌,孔子问其何乐,答曰:使我高兴的事很多。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我幸而为人,一乐也。男尊女卑,我幸而为男,二乐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乐也。故此镜又称“三乐镜”。

呵呵,那时是有点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身为小女子的我,却不以为然,男又怎样,不成气,依旧一条虫,女子咋的,只要有才(财)有貌,就是司马相如都要说:“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入遐毒我肠,何中交接为鸳鸯。”其实在当代如今,已不是过去那种拼体力的时代了,不论男女,重要的还是脑袋要好使才行。如你是女子,才高八斗,日进斗金,我就不相信那些男的不会不拜倒在你石榴裙下(条件是你不能长得像恐龙)!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  狩猎纹铜镜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唐朝  嵌银瑞兽纹菱花镜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隋朝  仁寿镜

整理完图片才发现我同老公俩拍的汉镜一张合格的都没有,汗!!!

不过也不能怪我们,那个博物馆光线的暗,可用暗无天日来形容!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呵呵,这件是险被当作废铜烂铁处理掉的国宝杜虎符

20世纪70年代初期,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戴应新接待了一位名叫杨东峰的少年.这个少年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拳头大小.动物形状的东西,颜色黑乎乎的,上面隐约有些字迹。他告诉戴先生这是自己在两年前从地里挖出来的,想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

杨东峰说自己是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人。两年前的一天,他在村西田野里平整土地的时候,无意中用铁锨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当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后,露出了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有头有尾有腿,样子像猫又像虎。于是杨东峰就把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想拿去当废铜卖(呵呵,真的好险哦)。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杨东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随手扔在自家院中的窗台上。这个不起眼的小铜块成了家里孩子们的玩具。上面的泥土渐渐的弄干净后,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昂首摆尾,栩栩如生。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办“铜老式虎”整天被孩子们拿来做游戏。磨得久了,“铜老虎”青黑色的身体上渐渐晃出了金黄色的文字。可是文字的样子像鸟爪一样,非常奇特,谁也看不懂。正是这些神秘的文字引起了杨东峰的强烈好奇心。他隐约地感觉到,这只小小的“铜老虎”就不定是一件大有来头的东西,所以他这才来到了碑林博物馆,想找专家问个明白。

戴应新看了看这只“铜老虎”,又听完杨东峰的讲述后,心里直感后怕,幸亏收废铜烂铁的人不要,否则……

结合出土地点和“铜老虎”身上的铭文,戴先生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枚虎符属于战国时代,是秦国的秦惠君授予杜县将领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文物价值的稀世珍宝。

虎符,也称兵符,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也是调遣军队所使用的凭证。虎符一般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上面刻有说明文字,作为调兵遣将的兵符。虎符一般是由左右两半组成,一般右半存于朝庭,左半边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虎符素来都是专符专用,一个地方有一个专门的虎符,不能混用,也不能一符多用,这样就能够充分保证君主对于地方军队的控制权。要调动军队时,君主将右边交给使者,使者拿右半边虎符与带兵将帅手中的左半边扣合,左右配合完整就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才有权调动军队。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青铜制成。从汉开始至隋朝之前,则为铜质,骑于中缝,只有合符后,才可通读。后来,兵符的形状有所变化,不再是老虎形状,改为了麒麟的形状,唐代则改用鱼符或兔符,后又变为龟符。后世符的慢慢淡化,最后烟消云散成为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

少年杨东峰发现的这枚虎符是秦惠君授予杜县将领的,因此被称为“杜虎符”。全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符身上从虎颈至虎腿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其铭文意思为:调遣军队的兵符,右半边在国君手上,左半边在杜县。凡用兵50人以上,必须与君主保管的右半虎符扣合,才能出兵。但如果遇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用合符,也可出兵。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鎏金银竹节熏炉

这件鎏金银节竹节铜熏炉是汉代最有名的国宝级文物,它是1981年在陕西兴平茂陵附近1号无名冢从葬坑出土的,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  底径13。3厘米。青铜质,通体鎏银。柄下底座镂雕二龙,蟠体仰头张口,炉柄即自龙口中上伸,作五节竹节状,柄上端承博山式炉身,并在柄上铸出三条曲体昂首长龙,龙头托顶在炉身底部。炉上我铭刻,从铭文分析,这件鎏金银节竹节铜熏炉系宫廷所造,原为未宫物,后归阳信家。嘿嘿,知道阳信家是谁家吗?就是汉武帝时赫赫有名的从奴隶当将军的卫青家。有人推测,竹节熏炉很可能是汉武帝给他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其实中国在宋代之前都还是很开明的,在汉代一个歌女可作皇后,一个骑奴可作将军聚取公主为妻。唐朝风气也较开化,死了丈夫的女子也可另嫁。那虚伪的、将人捆绑得死死的礼教是从宋代朱熹开始的,朱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三纲五常满口人义道德,却自身花天酒地。这种伪君子的形象结果一传又是千年,试开天下那些倒台的贪官污吏谁不是倒台前在台上说得最好之人。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这件彩雁鱼铜灯设计得很巧妙,既能任意调节灯光亮度及照射方向,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它使我想起了那件在河北省博物馆的被誉为国宝的“长信宫灯”也是西汉的物品,同理念的设计和工艺。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zy7312 - zy7312

书楼寻踪馆转 何晓昱《陕西历史博物馆__精美的汉唐铜镜及其它金属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