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孩子快乐学习又成绩优异,坚持这“五不”

 张福涛lu70kpm9 2018-06-17
cseedu(←长按复制)

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本文共2363字,阅读约需4分钟


张光明,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四川省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



不强迫孩子做过多的作业


毫无疑问,只有完成必要的作业,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孩子也乐意完成这些作业。根据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承受力,适当追加一点作业也非不可。但是不能给孩子布置过多作业,作业多了,孩子就疲于应付,或者消极应付。


怎么消极应付呢?慢慢地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地做,一边说话一边玩耍纸笔。磨磨蹭蹭,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课本上的基本作业还没有做完。这种磨蹭的行为,直接导致懒散、拖沓、注意力不集中,减少了孩子动手、动脑锻炼思维的时间,就容易使孩子反应迟钝。


现代原子物理学奠基人卢瑟福曾问一位深夜还在埋头做实验的学生:“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下午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得到导师的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我们现今的很多中小学生,依然是从早到晚都忙于“做作业”,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思考!


华罗庚说:“任何一个较为重要的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独立深入思考的结果。”高尔基认为:“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重复而不勤于思考,是使智力贫乏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过多的作业有害无益!简单重复地做题,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好看的分数,却可能最大限度地失去读书的兴趣和生活的情趣,性格也容易变得孤僻内向。


不烦扰孩子做作业


有的时候,学生正在思考问题,家长或老师却时不时地去“提醒”,好像很是关心孩子,生怕他们没有看清楚。殊不知,这一提醒,却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打断了他们的连贯性思维,导致孩子“心有旁骛”,甚至出错了还浑然不觉。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有的家长总是时不时地去提醒几句,“要认真啊、别做错了啊、写工整啊……”;或者,一会儿送杯水进去,一会儿送个鸡蛋去……以此监视孩子。这些行为,看似极为关爱孩子,其实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平静的心绪,影响了孩子完成作业的自觉性、速度和准确度。因为这,很多家长被孩子关在书房门外,却指责孩子逆反。


当然,适当地关心提醒是必要的,但“把嘴巴放到孩子的肩上”,说过没完没了,则是多余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不表白对孩子的关爱


有位后妈为关心孩子,买了孩子以前喜欢的很多零食和玩具。回到家,后妈高兴地喊道:“×××——,我给你买了好多你最爱吃的东西,有……有……还有……”没等后妈说完,充满怨恨的孩子答道:“你吃吧你玩吧,谁稀罕!”孩子的父亲扬手就给了她几巴掌。这几巴掌,终于让孩子离家出走。


和懂事的孩子和谐相处以至无间亲密,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真心付出,默默等待,不表白,在细节处观察,用行动去感化,多看,多听,多想,多做,少说!


其实,亲爹亲妈也不能表白。有个孩子的父亲是某局副局长,有条件提升局长,但结果没选上。这个有点委屈的父亲,恰好碰到月考失利的儿子,父亲看到儿子几乎垫底的成绩,气不打一处来,张口便训斥道:“×××,你硬不争气,为了你,我局长都不想当了,你还这样没出息,把脸都丢尽了!”本就憋气的儿子愤怒地答道:“你自己没本事,还说不想当了,好意思吗?”说罢,两只在外“斗败的公鸡”回到家里开始战斗了。


斯宾塞说:“给孩子最好的,不管多少,都不需表白,否则,将会被视为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施舍,而将事情弄得很糟。”向孩子表白太多,实际上给孩子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不制造紧张空气


对待孩子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热情厚道、宽容体谅、和和气气,需要“春天般的温暖”。可有的人,面对孩子的错误,瞪眉竖眼,咬牙切齿,挽袖捏拳,如临大敌,把孩子吓得“两股颤颤,几欲先走”。有的家庭里,对于那还没有快速成钢的铁块,“你方教训罢我方又登场”,一家人对其轮番“轰炸”,弄得孩子伤心不已、泪流满面。只因为错了道数学题,或错了个英语字母,或错了个汉字,或书写不工整,或考试分数少了。


曾有个12岁的男孩,考试后流着泪悲哀地对我说,“老师,这回我死定了!”我乍一听,吓了一跳。他又说,“我离家里要求的分数还差2分。”我说,“你不是考了96分吗?很好了呀。”他说,“我家里给我定的计划是98分,每少一分就每天多做一套试卷,原来晚上一般是12点左右睡觉,现在恐怕要两点钟才能睡觉了。”


我又想起了曾有一个高中生月考后的悲鸣:“我真无能啊——真丢人啊——我是猪啊——物理才考110分”。要知道,高考物理总分是120分……


更有某些学校的做法让人震惊:年级前5名学生由校长陪吃饭,前20名学生由副校长陪吃饭,前50名由主任陪吃饭。这就是某些家庭和学校有意无意地在制造紧张气氛!从很大程度上讲,孩子紧张、慌乱、焦虑、抑郁等情绪,多是由这些“紧张气氛”“逼”出来的。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所读学校名望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是否幸福快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那颗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乐观开朗、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


不因孩子失败而沮丧


林肯说:“我主要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是否甘心了。”


即使孩子在关键的考试中失败了,家长也不要因此而沮丧,甚至责骂,而是要给他们信心。当年,我的孩子高考时,就遇到过这种事情。孩子查到高考成绩后,迟迟不告诉我,犹豫很久后才说“考差了”。然后是红着脸,低着头,抿着嘴,搓着手,等待着“教训”。我看出了孩子难过的心理,马上说:“没关系,大不了复读一年。”问他成绩,比考前预计少了近70分。这失败够惨重了!孩子却说:“我不复习,在大学里去发展吧!”孩子并没甘心自己的失败,而是开朗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打算。与其只顾自己解气,沮丧地教训孩子,不如宽容安慰,为他另寻途径。


富兰克林说:“一个人最大的失败,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地信任;甚至自认为必败无疑。”


因此,在孩子失败时,父母或老师不要沮丧失落,而要包容鼓励,帮助他们重拾自信,这是孩子快乐学习、成绩优异、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他会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用不同方式实现愿望!


摘自《快乐学习成绩优异之“四要”“五不”“六适度”》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