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噜,泰国也出神剧了。 这里的“神剧”不是“国产抗日神剧”的调侃,也不是“泰式搞基撕逼剧”的讽刺。 这次,我是真心实意地称赞它。 因为,这部剧的每一集都让我感动!感动!再感动! 废话不说了,它就是豆瓣评分第一(9.3)的泰剧—— 《极限S:滑板篇》 乍一看,这是一部运动题材类电视剧,讲滑板的。 确实是。 但是,它可并不轻松。 或许,有人已经在海报上看到了那个明显的求救信号:SOS。 在剧中,这个信号也多次以“转场”的形式出现。 所以,这部剧其实讲的是求救的故事。 而且,这个剧本身也是为了救人而拍摄的。 谁在求救,剧要救谁呢? 是抑郁症患者。 Boo是一名高中生,单亲家庭,和严厉的父亲相依为命。 抑郁的他,是这样度过一天的。 早晨醒来,躺在床上,整个人就像溺水一样,非常压抑,起不来。 刷牙洗脸时,看着镜中的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丑,没有任何魅力可言。 为了鼓励自己,会努力挤出笑容,但越是咧嘴、越是一阵冰冷。 在学校,他失去了和人正常相处的能力,没有一个朋友。 甚至,他连饥饿感也没有了,不想吃饭。 而到了晚上,他又陷入失眠之中。 以上这些,于他,还是轻微的症状。 他最难受的时候,是傍晚时分。 当光线变暗,气温降低时,一种深深地“难过”攫住了他。 他蜷缩着坐在房间的地板上,手足无措,非常恐慌。 耳边传来的,是各种否定他的声音。 为了从这种情境中挣脱,他不得不用铅笔刀划破自己的大腿。 只有鲜血、疼痛感才能让他暂时清醒过来。 然而,清醒只是一时的。 当大腿伤痕累累之后,Boo还能怎么办呢? 他走上了楼顶。 幸运的是,在那里,当他往下看去时,他遇到了滑板。 第一次,是一位红发女生,脚踏滑板,风吹起她的秀发和衣襟,Boo看呆了。 第二次,是一位穿着波普衬衫、戴着太阳镜的绿发男生。 男生叫Simon,是红发女生的哥哥。 兄妹俩是社会人,都酷爱滑板,经营者一家运动服装店,兼卖滑板。 看着呆呆、弱弱的Boo,Simon连哄带骗、以高额费用让他买走了自己的旧滑板。 然而,正是他的这个“骗局”,不期然地将Boo从抑郁的泥沼中,拉了出来。 这部剧总共有8集,每集40多分钟,说实话,我是一口气刷完的。 前面提到,看这部剧,我经历了久违的感动。 仔细想想,感动的原因有4点。 一,感动于人物饱满四溢的感情。 比如,Simon和医生小姐姐突如其来的爱情很甜,很窝心。 他们的爱情始于交换,陷于魅力。 还有,Boo与Simon之间亦师亦友,彼此成全的情谊,很暖心。 他们的友谊始终伴随着跌倒,但跌倒之后,都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 二、感动于导演精准的视听语言。 我们说,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这部剧的导演,做到这一点。 在表现Boo父子相处的时候,导演选用的都是非常浓艳的,不现实的光线。 而且,父亲的身后是冰冷的绿色,Boo的身后则是令人眩晕的圆形彩图。 很显然,这是Boo的抑郁内心的外显。 他面对的是威严的,冷酷的父亲,他感到十分的紧张,无措。 而当他最终战胜抑郁时,世界变正常了。 那时,导演选用的色彩就是一般的,普通的,家庭DV式的。 于我,当一个导演自觉地运用“光影”来讲故事,那就值得点赞。 三、感动于演员惊人的演技。 这部剧,打动我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是演员细腻的表演。 尤其是男主Boo。 或许不少人看他会觉得眼熟,他确实也不是生面孔。 因为,他就是《天才枪手》里的男二号,那个放荡不羁的富二代。 而在这部影片,他完全变了。 他变成了脆弱、敏感、无助、呆萌的抑郁症患者。 他给自己暗恋的人当摄影模特是这样的,呆萌、腼腆。 他被Simon欺负,强行夺走滑板是这样的,无奈、气愤。 当他哭着说“我能被治好的,对吗?”又是这样的,喜悦、心酸。 而当他第一次踏上滑板,向前冲去是这样的,惊喜、兴奋。 可以说,每一集,每一场戏,这位97年出生的小鲜肉,都用表演揪着我的心。 四、感动于这部剧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 前面有提到,这部剧是说的是一个抑郁症少年用滑板自救的故事。 而拍这部剧,就是为了帮助现实中那些被抑郁症折磨的人(主要面对的是青少年)。 剧集一开始,就是一段独白,解释了这部剧的现实意义: 该剧抑郁症的症状表演来自于真实的病人的症状,若有这样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有这样症状的人应该在他人的陪同下观看此剧。 不仅如此,剧中还不时出现“抑郁症咨询热线”,以及“剧中人不当行为不要模仿”等的解释说明。 某种程度上,这部剧,甚至可以算作一部教育片。 它借由一个个体的故事,非常严肃地向整个社会传递某种知识和观念。 而且,这样的剧不仅仅只有一部。 极限S,其实是一个系列剧。 目前,这个系列总共拍了4篇:滑板,排球,射箭和羽毛球。 其中,羽毛球篇是关于自闭症的,拍得也非常感人,值得一看。 《极限S:羽毛球篇》 整个系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它所选的主演都是清一色的泰国当红小鲜肉。 而且,他们不仅颜值高,演技都很棒。 极限S系列主演 为什么要找小鲜肉来演“教育片”呢? 很显然,这是为了“利用”他们的的流量特质,让电视剧所传达的观念走得更广,更深入。 而且,因为有他们的参与,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抑郁症、自闭症等疾病。 年轻的抑郁症、自闭症患者,也会因为看到“同龄人”的故事而备受鼓舞。 甚至,如果某个患者刚好是这些演员的粉丝的话,那么,和爱豆在一起,他一定能更轻松地面对疾病,就像剧中Simon对于Boo一样。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拍一部戏,而是一种善行。 所以,这些年轻的演员,不仅用表演征服了我,更以他们身体力行的社会担当,感动了我。 每每提到年轻演员“行善”,最容易出现的流言就是用“慈善”给自己镀金。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他们的真心有几分。 不过,他们的表演,让我能相信他们是真心的。 这些年轻人一定是深入到了所演患者的内心,与患者“感同身受”,才能有如此动人的表演。 演员因练习滑板、射箭而受伤 说到这里,我亦无意用他们与我国的小鲜肉做对比。 我只是想说,当一个年轻人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时,无论你想不想,社会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 当你的头发,衣服、裤子、鞋子。。。随便什么都能上热搜的时候,如果可以,偶尔来点不一样的吧。 引领潮流的同时,帮助那些深陷泥沼的同龄人、小朋友,不是也很好吗。 真心希望,用不了多久,我能再次安利类似的作品给大家。 而那时,作品的标签不是泰国,而是中国。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