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对拖雷系的仇视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蒙哥汗在位时,因为大帝国的军事力量和主要关注点在于南征灭宋,所以中亚地区倒显得似乎太平无事。在公元十三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大帝国太宗皇帝穆赤坚汗窝阔台第五子合失的早卒,合失的儿子海都继承了窝阔台的大部分领地,他对拖雷系从自己一系手里将大汗(以及皇帝)之位夺走耿耿于怀,认为大汗(皇帝)之位本应是非他莫属,于是借蒙哥无暇关注中亚这一大好时机,加紧招兵买马、储备粮秣、准备伺机起事。为了免除西面的后顾之忧,海都甚至不惜拉下脸皮主动与朮赤系后王示好,以图全力以赴扩军备战,力图一举恢复察合台系的昔日荣光。
在同一时期,和窝阔台系内部的相对稳定不同,察合台系首领经过了几番角逐与演变。成吉思合罕纪年三十七年(也即大帝国太宗穆赤坚汗十四年、宋理宗淳祐二年、大理孝义帝道隆四年、高丽高宗二十九年、越南陈朝太宗天应政平十一年、日本后嵯峨天皇三年,1242)察合台去世后,将大位传于早年随成吉思合罕西征时在范延堡(今阿富汗巴米扬)阵亡的长子木阿秃干的儿子哈剌旭烈兀。哈剌旭烈兀于成吉思合罕纪年四十一年(1246)年被元定宗库玉克汗贵由废黜,很快察合台次子也速蒙哥即位。但到了成吉思合罕纪年四十七年(1252),由于也速蒙哥支持窝阔台系,积极参与反对蒙哥继承汗(皇)位的斗争,而被即位后的蒙哥于这一年被处决。也速蒙哥被杀后,他美艳、聪慧而富有主见的妻子斡儿哈娜以监国的形式,稳住了遭受蒙哥报复后的察合台系的局势,并一直监国直至成吉思合罕纪年六十五年(1261)。
配图是成吉思合罕黄金家族大蒙古帝国太宗穆赤坚汗窝阔台(生卒年:蒙古乞颜部帖木真汗四年至大帝国太宗穆赤坚汗十三年,1186~1241.12.11,在位年:1229~1241)
到了成吉思合罕纪年五十四年(1259)蒙哥汗在钓鱼城之战中暴崩时,中亚地区实际上有两位强权人物,一位是窝阔台的嫡孙海都,另一位是察合台次子的正妻斡儿哈娜。从辈分上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婶母,双方依然保持了察合台、窝阔台两系传统的盟友关系,他们斗争的目标是身在汉地的拖雷之子忽必烈和守在蒙古根本之地的阿里不哥,而拖雷两个儿子对汗(皇)位的斗争无疑给了察合台、窝阔台两系后王们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蒙哥大汗崩逝的消息一传开,以海都为代表的窝阔台系宗王们竟然拉下面子,和以前老死不相往来的拖雷系祖先拖雷的嫡幼子阿里不哥打得火热起来,双方密使频繁往来,奇珍异宝互通有无,嘘寒问暖不一而足。原来,海都他们认为,占据哈剌和林和蒙古根本之地的阿里不哥必然会与拥兵自重的忽必烈为了汗(皇)位一决死战,如果自己能帮助阿里不哥把强悍的忽必烈消灭的话,那么拖雷系自然一定会元气大伤,即使阿里不哥最终承继汗(皇)位,也必然会成为窝阔台系的傀儡,日后,这诺大的大帝国最终还是窝阔台系的天下。
阿里不哥当然急需得到宝贵的帮助,他一面欣然接受了海都的“好意”,一面把在哈剌和林拥戴自己登上大位的察合台的第三子贝达克之子阿鲁忽封为察合台汗王,结果没成想,阿鲁忽得到领地后,鬼使神差地与阿里不哥反目,转而向忽必烈称臣。由于察合台汗王的反复无常,使得海都联合察合台系共同帮助阿里不哥的愿望落空了,海都只好率领本部人马,前往蒙古高原与阿里不哥汇合,与忽必烈的军队进行作战。
由于窝阔台系在贵由寡妻斡兀立·海迷失被迫结束监国、将大位交给拖雷系的蒙哥后,大帝国的第三次西征以及对汉地的最后征服都是由拖雷系主持、操办的,窝阔台系显然已经被排除在外。这样一来,他们基本上只是偏安于原先太祖成吉思合罕帖木真在世时给予他们的位于中亚一带的封地,对军国大事已经疏懒多年,大都过上了一种纸醉金迷的寄生生活。因此,他们真是低估了忽必烈本人的综合素质和其军队的战斗力,低估了忽必烈统一整个大帝国的决心和勇气,更低估了忽必烈所依靠的汉地的巨大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斗争智慧。
所以,窝阔台系宗王们对阿里不哥的支持,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成吉思合罕纪年五十九年(1264)七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只好灰溜溜地向忽必烈俯首称臣。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的拉锯战中忽必烈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中亚的察合台、窝阔台两系的威胁,战事随之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展开。
----------------------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所赐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