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人们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追汽车、赶火车,风风火火出行,紧紧张张上班,慌慌忙忙吃饭,急急匆匆如厕……这种快节奏似乎给一些人带来了成就感,可是,这样的节奏并不是我们身体能适应的。日前,医学专家指出,生活节奏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我们都应了解并学会控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应该放松,什么时候应适当紧张。 吃饭慢 助消化 狼吞虎咽地吃一顿饭,比起细嚼慢咽要多摄入很多亚硝酸盐。亚硝酸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食物中,这些化合物与40%的癌症有关。唾液能够阻击这些坏物质。如果你不充分咀嚼,促进唾液分泌同时充分搅拌,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就等于放弃了抵御细胞癌变的第一道防线。据统计显示,现代人吃饭太快,40多年前人们每餐吃饭用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咀嚼900~1100次,现在的人经常5分钟就解决战斗,有些人每餐咀嚼还不到500次。此外,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肥胖几率翻倍,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增加患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 吃饭的最佳节奏 医学专家建议,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吃早餐不要少于15分钟,中晚餐不要少于30分钟,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老年人则应咀嚼25~50次,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帮助消化食物。细嚼慢咽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让它与食物充分混合,增进营养的消化吸收。此外,吃饭慢还能解毒,例如经高温油炸、烧烤的食物,所产生的致癌物苯并芘等,能在人体唾液酶的作用下被部分分解。另外在吃苹果等水果时,尽量咀嚼15分钟以上,其中的有机酸和果酸就有足够时间杀死口腔细菌,有效清洁口腔。 喝水快 易伤心 如果一次喝进太多的水,不仅胃会不舒服,心脏也会承受不小的负担。原因是喝水太快,水分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使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尤其对老年人或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很可能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喝水的最佳节奏 跟着呼吸的节拍。最佳喝水方式为小口慢饮,每次50~150毫升。两次喝水的间隙不少于20分钟。运动后最好过20~30分钟,在心脏跳动趋于平稳时小口喝点温开水。 呼吸促 易伤肺 呼吸专家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4~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24次,这种短、浅的呼吸不能将足够的氧气吸入肺部进行气血交换,血液中氧气不足,肌肉及器官会因缺氧出现青紫,甚至指尖和嘴唇刺痛、心悸、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肌肉痉挛及肠易激综合征等问题。一般来说,当人们感觉压力大、颈痛、背痛、受到情感打击或手术等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太快可能会引发肺病、哮喘和支气管炎。 呼吸的最佳节拍 一呼一吸用6.4秒。这个数字来源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是一种深长而缓慢的呼吸形式。 正确的呼吸方法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尽量拉长;匀,呼与吸之间的速度要保持均匀;细,要像一条线似的慢慢将浊气呼出。这期间,注意用鼻而不要用嘴去呼吸。生活中你会发现,书法家、太极拳师以及性情温和的人,呼吸节奏是缓慢而深沉的,他们的平均寿命普遍较长。 快走路 健体魄 走路速度和身体机能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走得快的人,心脏、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自然更佳;反过来说,长期有规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如减缓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让他们显得更年轻。 走路的最佳节律 每分钟120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走路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年轻人一般7~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四五十岁以上的人走1公里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快速步行时间一般要持续半小时左右,速度以每分钟120步左右为宜。步行时,身体要略微向前倾斜,双臂自然下垂,协调地前后摆动于身体两侧。全身着力于脚掌前部,步态要均匀、沉稳而有节奏。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
|
来自: xiaoyao110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