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蒙一行来至富尔江下游的五女山上,构作几间茅舍草房作为落脚之地,安顿下来,第二年发现富尔江上游漂下菜叶,估计上游有人迹,朱蒙便和他的几个随从沿富尔江上溯,找到了沸流国(抚顺新宾红庙子黑沟山城),沸流国王叫松让。松让开门迎客,没想到朱蒙开口就对松让说:“我是天帝子,来都于某所”。松让当然不答应,答道:我在这里“累世为主”,你初来乍到,就要反客为主吗?双方争执不下,只好“相射以校艺”,松让的武功在朱蒙之下,只好甘败下风,第二年松让“以国来降”。至此,夫余王子来到富尔江流域登堂人室,臣服了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内的沸流国部族,以沸流国的民众作为自己的民众基础和军事力量,将自己的政权定名高句丽,沸流国本是是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内的一个部族,外来的夫余王子朱蒙首先以吞并沸流国作为自己新建政权的根基。朱蒙的政权还很弱小,他还不能无视高句丽县内广大高句丽族的存在,更不能忽视汉朝郡县的实力。这样,朱蒙便把自己新建政权的名称冠以汉朝高句丽县(县址在永陵汉域)的县名,称为“高句丽”。其政治谋略显然是为着争取县内广大高句丽族的支持。同时,通过这一名称麻痹汉朝,把自己的政权用高句丽这一名称作为掩护放在与沸流国等高句丽部族相同的地位上,意在告诉汉朝,他们同沸流国一样,不过是你们汉朝高句丽县的部族属民,别无他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句丽政权创建之初,便向汉朝要求“乞属玄菟”,以求合法存在。次年六月,“松让以国来降”,被封为多勿候。朱蒙建国第六年十月,派遣乌伊、扶芬奴率兵北伐,攻打太白山东南荇人国,“取其地为城邑”。十四年十一月,又命扶尉伐北沃沮,“灭之,以其地为城邑”。通过一系列征讨,朱蒙政权不仅行到了初步稳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为高句丽日后势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据考证辽宁本溪五女山城高句丽始祖朱蒙所建。此城三门,城墙底宽上窄,外高6-8米,内高1-2米,顶宽3米,青黑色的扁石砌成。城内建有宫殿、粮库、卫兵住所及水源,据专家考证,为典型的东方第一卫城。五女山山城共设三座门,分别在东墙、南墙和山顶西部。“十八盘”直通的西门宽约3米,两侧砌筑石墙,门略内凹,呈瓮门之势。现存门阶、门枢础石、门卫室等遗迹。通过西门登上山城,只见山城利用险峻的山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充分显示了王城霸气。山城平面略呈靴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300-500米,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可分山上、山下两部分,现存城墙、城门、马道、大型建筑基址、居住建筑群址、蓄水池、了望台、哨所等。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山城里发掘了多处高句丽遗迹,其中一号大型建筑基址长13.5米,宽5米,原有七块础石,保存六块础石和一个柱坑,表明应为六开间建筑;出土了高句丽早期竖耳陶罐等典型器物。从建筑规模和等级来看,推测为王宫遗址。而居住建筑群址则由20多座房址组成,分布密集,均为半地穴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内设折尺形火炕。出土遗物以铁镞、甲片居多,推测为兵营遗址。更为珍贵的是,山城里还出土了一副铁制脚镣,这是中国已发现的高句丽文物中唯一的刑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