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的砚台

 cxag 2018-06-17

“金榜题名·必定如意”古代文房器物特展,原计划今天是展期的最后一天,无奈观众反响强烈,所以博物馆决定,将展期再往后顺延两周。想看还没有来看的观众们可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啦!

    

这次展览大家别看展品的数量不多,但是涵盖的面却非常广。前边一部分展览的是古代文人的一些文房用具,比如笔筒、砚台、砚屏、镇纸、书拨、印盒、水呈、笔架山等等,这些用具五花八门,材质不一,很多都是第一次面世,以前根本没有展览过的新面孔。后一部分展览的器物主要突出的是它们的纹饰。这些器物有的是实用的盘碗,有的是储物的容器,本身与文人、科举无关。但是它们上面画的纹饰,想要表达的含义,可都是与科举考试、文人生活息息相关。关于这一部分,在前两期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翻看一下。这回主要给大家说说文房用具。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展览的开篇就放了几方砚台。一说砚台,脑海里第一印象就是“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到了清代由于受到满清贵族的推崇,也有的说法把产自东北的松花砚列入四大名砚之一。


清代  红木盒李白醉酒端砚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砚盒及松花石砚

观复博物馆藏


而我们这次展览的几方砚台,非常特别,都不在上述之列。这类砚台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以致连一个专业标准的称呼都没有。我们今天看到这种砚台大部分都出自福建邵武地区。北方地区古代受战争影响较大,南方相对要好一些,所以南方文化氛围长期以来比北方要好很多。特别是到了南宋,北边一直不安定,很多汉人都避乱南迁到福建,一则是远离前沿,二是这里山多,战争轻易打不进来,相对太平许多。尤其是在武夷山附近,形成的文化氛围十分浓郁。邵武就在武夷山的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历史上曾出过两位宰相,七位尚书,二百七十一位进士,文教之盛,可见一斑。


宋代  箕形双池砚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箕形砚

观复博物馆藏


邵武出产的这些砚台,造型非常丰富。既有传统的“风”字砚、抄手砚,还有许多寓意吉祥,大胆创新出的新式砚台。


宋代  风字砚

观复博物馆藏


宋代  素抄手砚

观复博物馆藏


这方砚台外形轮廓类似一只变化的蝉形,寓意使用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宋代  蝉形乳足砚

观复博物馆藏


这方砚台则设计成葫芦状,寓意主人荣华富贵,福禄双全。


宋代  葫芦形砚

观复博物馆藏


邵武产的砚台不仅造型丰富,寓意吉祥,做工也非常讲究。无论直线还是曲线都非常完美。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替使用者做了耐心的考量。就拿这件抄手砚来说,两道水波纹,将砚堂与砚池清晰的区分开。砚堂整体平整,中心略洼,稍能存墨,两侧边缘深刻出两条倾向砚池的凹槽,便于墨汁流入砚池再次使用。如此设计的微妙,只有你拿起来或是使用才能够体会的到。


宋代  水波纹抄手砚

观复博物馆藏


往期文章链接:文房展里的秘密


 新展 

展览名称

金榜题名·必定如意——古代文房器物展

展览时间

2018年5月22日—2018年6月25日

展览地点

观复博物馆(北京)· 工艺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