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铜佛像的价值判断(之三)

 石头的修行 2018-06-17

    佛像的价值以早期的作品收藏价值为高,但也要看佛像的工艺质量。佛教造像最早约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一二世纪间。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得到了全面发展。早期佛像因存世量少,研究价值、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
    但若论市场价值,还是唐代佛像为高,此期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达到了巅峰。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类佛像,在材质上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泥塑佛、玉佛、瓷佛乃至用纸制的夹佛,而其中又以金铜佛、石佛最受后人珍视。

金铜佛像的价值判断(之三)——通过时代判断价值

 

    唐代的金铜佛像艺术价值高,但因存世量稀少,流传下来的佛像少,在市场上已属罕见。别说唐代,就是宋代金铜佛像,目前市场上也难得一见,故而唐宋时期的金铜佛像不在笔者推荐之列。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明清佛像成为主流,并主导了市场价值。明清之前的佛像称为高古佛像,也可称汉传佛像;而明清佛像,往往称为藏传佛像,即使内陆作品,也称为汉藏风格。

金铜佛像的价值判断(之三)——通过时代判断价值
    金铜佛像市场上,藏传佛像的收藏远远盛于汉传佛像。而海内外藏家则十分重视明清宫廷造像,于是明清的金铜佛像也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
    一般来说,明代佛像因历史价值高于清代佛像,市场价值也比清代佛像高。但清代佛像有很多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作品,这类艺术精品,价值又远高于普通的明代佛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