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临摹

 wxhkmyz 2018-06-17

话临摹

作者---李永祥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且是每一位书家在学习书法中应该具备的能力。临摹不是简单的抄帖,看似简单的临摹其实很多朋友不会临摹,只是做着无用功在抄帖,或者说在死临帖,时间笔墨用了不少没有效果,受累不讨好。
在临摹中没有明确临的方法和步骤,不知道临什么,怎么临。如何在临摹中获法是普遍书家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
明确具体临什么,怎么临,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临摹?

一、什么叫临摹:
临摹就是获法。
有的说临摹是为了创作,这个回答是正确的,但不是学习书法的第一目的。我的理解临摹的第一目的是为了获法,只有获得了正确的法则,才能为创作作品服务。
临摹的延伸理解:
临摹是通过调领笔锋,利用“起、行、收”在宣纸上运行的轨迹来刻画出符合古法的点画形态的全过程。达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的效果。
关键词:起、行、收、全。

二、临摹的技巧:
全-准-像-熟-通-意-出(出帖)
出-入-精-熟-悟-神-道(道法自然)
全:对基本点画临摹的全过程,点画形态决定点画的用笔。这里强调的是 “全”,正如古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对点画形态有一个精准的、细致的分析。通过点画形态分析得到其用笔的动作细节,达到点画形态的准确。
准:只能反映点画形态的标准
像:似与不似之间,是神采的初步体现。
熟:在像的基础上,锤炼用笔的熟练。
通:经过用笔的熟练,达到笔法的一通百通。
神:通则出神
出:就是出帖,在原有碑帖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理解,自己面目初步体现。
出:这时的出帖只能是现阶段的出帖,其风貌还有待于加强。或者说一次出帖,自己的审美成分较多,也有很可能有所偏路所临摹的碑帖风格。这时就的再入帖。
入:此时的入,是对笔法风貌的再一次修正。
精:精是像的提升。
熟:此时的熟是对前面熟的提炼,笔法的精简,风格的纯正。
悟:领悟,觉醒,再提高。
意:意到,意味,笔到意到。
道:道法自然
三、对临摹的再认识:
临摹就是养习惯,养成符合古法并且适合自己审美取向的书写习惯。是不断的肯定与否定,反复自我修正的过程。
因是对古法的临摹所得到的这个“适合自己审美取向的书写习惯”。所以,这个习惯既符合古法且又有自己属性的风格特征。

四、应知共性特征,会核心技法。
每一个碑帖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共性既是最基本的法则,个性既是风格的体现。在临摹当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分析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利用共性学习掌握最基本的法则,利用个性体现自我风格。
比如魏碑的共性就是方笔,那么方笔就是在临摹中最基本的技法。在这个最基本的法则中“方点”是最核心的技法。
共性特征:
魏楷的风格多种多样。“北碑之难,最主要的是‘笔无常形,字无常态’用笔与结字有极大的变异性,大都是“一碑一格,一石一貌”。其变异之奇,往往让人眼花缭乱,难以把握规律,以至无从下手。”
魏碑的劲健、古朴、跌宕、精工、文雅、娟秀等等,这些美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研究和学习。其中必有共性特征的存在,共性特征即为魏碑最基本的技法,或者说是最核心的技法所在。
核心技法:
“方笔”就是魏楷当中的核心技法,点的技法就是核心技法当中的核心。
对北魏时期整体书风的分析就会发现,墓志铭在这个时期的数量最大,风格最多。所包含的美的元素最多,唐楷只不过是魏碑的遗续,所以说魏碑是座富矿,是最值得研究和取法的对象。
不管风格多么丰富,魏碑展现的主体书风就是雄强与朴茂,博大。核心技法:方笔
“方笔”的延伸解读:
抛开技法说魏碑的整体书风是雄强的、朴茂的、苍茫的。方笔只是表现这些书风的一种技法,因为方笔是外在的,直观的,最容易表现雄强、朴茂、和苍茫。那么,圆笔能不能表现雄强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我们看于右任的书法有明显的方笔吗?没有。我们再看沙孟海沙老的魏碑,有明显的方笔吗?也没有。那为什么也能表现出如此的雄强与苍茫呢?
所以我的理解是方笔只是最直观表现雄强与苍茫的一种表现技法,圆笔也能表现雄强与朴茂,更深层次的还是线质。
雄强是厚重、是博大、是正大气象。
这是一个时代所赋予的民族气格。
方笔是魏楷最突出的共性特点,也是魏楷最核心的技法。但是一味的求方就会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也会因此而走向极端落入板结、流滑的境地。方笔只是学习魏楷的一个切入点,适时适度的加入一些圆笔手法,更能体现出生动的气势,增加生机和活力。

五、应知临摹步骤,懂得临摹方法。
临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创作水平。不能死临摹、傻临摹,要会临摹、活临摹。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临摹的步骤:
1. 标准点画线形的临摹(基础方笔的训练)
2.珍珠字的临摹(把握主体风格的训练)
3.碑帖的通临(整体气息与章法的训练)
4. 变换形式的临摹(不同章法形式的训练)
5. 集字临摹(保证原有碑帖风貌的创作训练)
6.惯性创作(对临摹的一次检验)
临摹的方法:
1、基本点画的标准临摹
2、基本点画发力点的变化
3、线条五要素的训练(线质、线向、线位、线律、线色)
4、空间训练(单字布白和多字布白的训练--小章法训练)
5、线组训练(部分线组连续书写的训练--单字节奏的训练)
6、词组训练(四方连续,自由填空和定字填空—章法和谐的训练)
7、三遍递进法的训练(临创结合的训练)
一遍实临,二遍调整,三遍创作。二看一,三看二
在实临的基础上,调整和谐度,然后一气呵成完成创作。

六.明确临摹目的,懂得临摹标准。
1、临摹的目的:获法(知用笔、懂锋变、会控墨)
知用笔:是利用锋毫在宣纸上运行中所产生的锋变轨迹,来刻画出所学书体的标准点画线型的全过程。也可以说是控锋能力的训练(包括起笔、行笔、收笔、提、按、顿、错、转、捻、拖等手法)
什么样的锋变产生什么样线型、线质。需要在临摹中去体会锋毫的特性,根据笔中蓄水墨含量的多少,合理利用锋豪的易动性的变化特性,选择最便利的入纸角度,最合适的力度,最恰当的速度,用最简单的方法刻画出最丰富的,并且富有变化美感的线型和线质。
锋变是行中变,变中行。线型、线质的不同,用笔不同,锋变不同,力道不同。
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就是说,书写能力强的人(控锋能力强),不在意毛笔的好坏。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毛笔,在善书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写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点画。也就是有超强驾驭毛笔的能力。
控墨,既是毛笔运行中控制墨色变化的能力。
孙过庭《书谱》说“五乖五合”就是这个问题,既“纸墨相发”。就是墨法技巧的关键。
控墨也可以说是用笔综合能力的训练,因为控制墨色的变化,直接和行笔速度、力度,笔毫中含墨量的多少,墨中水分的多少等等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控墨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训练。
没有墨色变化的作品,不能称其为完整的作品。不管是线形还是线质,都是靠墨在宣纸上的运行来刻画点画造型的,进而展示字形,行气和章法
所以具备了控墨的能力,才会写出不同的线色。增加律动和墨韵,从某种程度上讲,墨色的变化也是律动的表现方式。
所以说临摹的目的是:知用笔、懂锋变、会控墨。
学会这些技法才能谈作品的创作。
2、临摹的标准:
临摹的进度不同,标准不同。要逐步的提高,不能一哄而上,要根据临摹的阶段来制定标准。随着对书法的认识,审美的不断提高,在不同的阶段其临摹的标准是不同的。
不同时期的临摹,审美不同、取舍不同,理念不同、目的不同。高境界的临摹是“精微之至非形似,质厚为师即妙门”。
a、基础临摹的标准:
是解决最基本点画线形的用笔方法和技巧。
强调的是单个标准点画的动作标准,强化训练每个动作的准确性,从而书写出最标准的点画线型。获得最基本的用笔技法,这是根基,是基础必须过关,不过关直接影响着后面的训练。
基本用笔方法和技巧掌握以后,就要训练珍珠字的结体、味道和章法气息的把握。
因为珍珠字的技法最全面,用笔最丰富。所以珍珠字掌握的好坏,直接反应书者对所学碑帖技法掌握是否娴熟的检验,通临碑帖是对整体风貌的考核。
b、变临的标准:
变临:在保持原有书体风貌的基础上,因时因势因章法的需求改变结字布白的临摹,叫变临。
变临不是以蹂躏字形为代价的乱变,而是在原有碑帖法度之内,改变结字的布白重新营造一种新的动态平衡的临摹。是对正法的一种延展,是为了书写出带有情感且有生命力的作品。
c、变临方法:
点画发力点的变临
结构发力点的变临
线向、线位的变临
聚散、疏密的变临
收放、大小的变临
墨色、章法的变临

七、名词解释:
1.发力点:毛笔运行中下按的部位,墨色浓重的部位,线组集中的部位叫发力点。
2. 线条五要素:线形、线质、线位、线律、线色。
a、线形:线条的形状,在魏碑中点画的线形包括标准点画线形和变异点画线形。
标准点画线形:方笔线形、圆笔线形。
变异点画线形:既是在标准点画线形法度之内,其形状有别于标准点画线形态的点画。
b、线质:线条的质感,包括雄强、温润、劲健、拙朴等。
c、线位:线条的位置
d、线律:线条的节奏韵律,包括变速线条、匀速线条、苍茫线条等等。
e、线色:线条的颜色,在线色当中不要单纯的理解只是墨的浓淡才是线色,还有当结字有聚散时,也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