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捋顺两岁娃的炸毛

 GreenMoodre58g 2018-06-17

作者:筱恬

本文由:甜甜麻麻的碎碎念(SweetMum520)

授权发布


  可怕的两岁,究竟有多可怕?

  仿佛一夜之间,甜甜这个曾经软萌乖巧的小丫头忽然性情大变,各种大跌眼镜的行为让我们对这个传说中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大开眼界。


说来就来的脾气,一言不合就炸毛;

极度的追求完美,稍有偏差就哭闹;

喜欢说“不”,处处对着干,赖躺耍赖是平常;

执拗,叛逆,捉摸不透;

迷一般的怒点,可能上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已然变成小炮仗。


  是的,传说中的Terrible 2,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到来了。家有两岁娃,让育儿之路瞬间充满了挑战。各种发飙、崩溃与无语,让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可是,鸡毛虽然凌乱,扎得好照样是美美的鸡毛掸子。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目前甜甜“天使宝宝”模式在线时间越来越长,让我终于能够整理头绪,把之前的经历做一个总结。


  其实关于两岁叛逆期,今天这一篇,是面对甜甜两岁的种种“劣迹”,我最真实的应对措施及感受,纯实操,希望能给大家最接地气的参考。

摆正心态看待“可怕的两岁”

  关于两岁孩子的心智特征,美国儿科学会(AAP)的介绍总结中出现了以下几个词句:“不断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开始出现挑衅行为;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无法通过道理来沟通”。

  两岁,懵懂的自我意识在萌芽,内心对“独立”的诉求越发强烈。但与此同时我想强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根本就没有发育成熟,大脑功能的不完善让他们有时候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他们的头脑中纵有再多喷薄而出的意识,有限的执行力却始终跟不上脚步。所以我们不能强求孩子,并需要充分理解他们的这种纠结:很多时候的崩溃与爆发,孩子真不是故意的。他们也不想,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明白这一点之后,心态是不是会好很多?不是我的孩子存心要跟我对着干,而是全天下大部分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一阶段。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情况,并不是自己的孩子特别难搞,也完全不必为此有懊恼或失望等负面情绪。


面对爆发,“接纳、共情、尊重”是关键

  甜甜两岁叛逆期相当高频的一个表现,就是赖躺哭闹。一不称心就往地上一趴,或沉默抗议或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会有升级版,伴随着摔东西、打滚、拒绝安抚等戏份。

情景回放——


我在陪甜甜读绘本,前一秒我们还在开心的唱儿歌,一切岁月静好;

下一秒,绘本上的一处折角惹怒了她。

她发现无论怎么摆弄都无法抚平,这无疑是触发了地雷,

T2娃秒速切换炸毛模式,尖叫着把这些书使劲往地上扔,

想想还不解气,又拾起来再次狠狠的摔在地上,然后就顺势一趟,开始拼命哭。



  一开始,我对类似这样的场景相当无措,试过很多不妥的方法——


措施一:厉声呵斥或打骂


  绝对下下策,但坦白说我曾在忍无可忍的状态下骂过一次。结果毫无意外,犹如火上浇油,娃哭得更厉害。

措施二: 立马安抚,试图抱起


  这招只适用于孩子跟你撒娇闹着玩躺地上时。反正对甜甜这种倔强有个性的小孩来说,情绪激烈爆发时几乎没用。越是安抚,她越是上赶着跟我对着干。


  “囡囡不哭,妈妈抱。”


  “不要抱!妈妈离远点!”


措施三:无视,离开


  这个方法也试过,娃躺地上边哭边打滚,我直接一句话不说离开房间。最后结果往往会是这样——娃哭着跑出房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冲到你面前,然,后,继,续,赖,躺……

  最终,在各种试错之后,我摸索出的最佳措施是:在旁边静静的等孩子情绪发泄完之后,适时安抚。

  孩子有些行为的背后,是她独立自主的人格在萌芽。她渴望获得关注,企图摆脱大人的控制。比如赖躺这一动作发生之后,如果立马要求她爬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正是孩子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在他们情绪激烈爆发的时候,任何告诫、劝慰、安抚都没有用,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哭闹还是大笑,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达,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应该压抑孩子的情绪释放,而是应该冷静面对他们的崩溃,让他们去发泄、去体会、去感受。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和认可他们,并引导他们学会合理排遣和疏导自己的情绪。

  根据我的经验,孩子不会永远趴地上哭着不起来。甜甜通常会有好几轮情绪爆发,第一轮七八分钟哭得差不多了,啜泣着缓一缓,视情况继续下一轮大哭。


  一般我会在她相对平缓的抽泣阶段,轻拍她的背,细声安抚。这个时候,语言中不要有指责,共情才是合理方式:


  “宝贝不开心了,所以要大哭,是吗?”


  “现在哭出来了,有没有好受一些?”


  因为我认同她的感受,给她传递出的信息是:I'm with you! 通常这时候,小家伙会轻轻吐出俩字:“要哭!”这是好的开始,因为孩子已经有跟我交流的意愿。

  “想哭就继续哭,要不要妈妈抱起来?”


  当孩子的情绪释放得差不多、传递出缓和的信号时,顺势给她一个台阶下,小家伙其实是很乐意的。这个时候,及时安抚、建立情感联结会很有效。

  “告诉妈妈,刚刚为什么大发脾气躺地上?”


  “乱摔东西和躺地上不好,下次我们不开心了应该换个表达方式。”


  等孩子情绪彻底平静之后,可以跟她聊聊之前发生的事。甜甜通常会告诉我各种惹她爆发的理由:娃娃掉地上了、皮球滚远了、贴纸没有贴到指定位置……


  大部分都是匪夷所思的原因,两岁的小心思让我哭笑不得。我一般会利用这个机会教育甜甜,有些情况需要重点强调,比如乱摔东西,我会告诉她:“摔掉的玩具太疼了,它们不会再跟囡囡一起玩。除非囡囡跟它们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小家伙大部分时间能听得进。


(两岁,赖躺是常态)


多元化举措,提前避免

  前面写的是孩子情绪爆发之后的做法,而很多时候,孩子的崩溃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完全可以未雨绸缪,在娃点燃之前就及时反应处理。


1.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理解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过的:“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是的,每当甜甜的响应得不到回馈或是被敷衍、“求关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以及我们不能get到她的点时,她总会故意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或通过哭闹等方式刷存在感,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

  正如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的经典名言,“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因此,放下手机专心致志陪娃,充分懂她,对她的行为给足鼓励与肯定。只要小家伙不再感觉被忽视,发脾气的小火苗很快就被掐灭。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父母的情绪也能影响到孩子。陪娃时我们开开心心的,小家伙也会被我们带动起来。


2. 善用套路,巧妙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每当甜甜的想法或做法被驳回、被否定时,她会很生气。这时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范围之内的我都会顺着她的思路,积极回应她。

情景再现:


“妈妈,这个是球。”

“不对呀,这个是小猴子的背影。”

“球,就是球!”(开始着急)

“哦,它看上去就像一个球,对吗?”

“对,球。”


  而有些明显任性的无理要求,我们恪守底线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要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妈妈的套路总是比娃深。


(两岁,对秩序敏感)


套路一:转移注意力


  爆发之前及时用玩具、场景分散娃的注意力;实在没条件,打岔提问的方式也可以。


情景再现:


“妈妈抱”(背景时间:凌晨,娃夜醒)

“宝贝,现在是半夜,妈妈要睡觉。我们一起躺着好吗?”

“妈妈抱!站起来抱!”(开始发作)

“那宝贝先告诉妈妈,明天起来想玩什么?是滑滑梯还是堆沙堡?”

“滑滑梯……妈妈抱!”

“那妈妈再问你,你喜欢那个红色的滑滑梯,还是蓝色的滑滑梯?”

“红颜色。囡囡喜欢滑滑梯,爬上去,滑下来。”

“喜欢红色的呀,那我们现在先躺着睡觉,醒过来我们就去滑滑梯,好不好?”

“好!”


套路二:延迟满足


  当甜甜提要求时,先让她等等,尽量延长她达到目的的时间。比如吃零食、看电视,我的态度就是在适当范围内延迟满足她。眼看着快爆发了,结果心愿实现了;通过千盼万盼总算得到了,小家伙自然欣喜万分。

套路三:合理把握底线,制造惊喜


  再拿看电视举例,我会在心里设定一个底线,比如最多看五集,一共半小时。当甜甜看到第三集时,我佯装准备阻止,娃自然不情愿,会气急败坏的要求再看一会儿。这时候我会根据她的情绪状态灵活调整,适当的再给她多看一到两集。对娃来说,额外获得的这两集是意外之喜,看完之后她也就欣然接受“不许再看”这一要求了。

  顺便提一句,对娃提要求时,应该具体化。比如甜甜还想看电视,我不会说“只能再看一会儿”,因为孩子理解不了“一会儿”到底是多久。我们可以用娃能理解的方式来告诉她,比如“再看一集,直到屏幕上出现很多会动的字母(字幕)”、或者给她一个闹钟,告诉她等闹钟响了就不能再看。


3. 在允许范围内充分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内化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赋予更多的责任感,行动动力也更加充足。

  我会在整体事情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举个例子,该洗澡了,甜甜不愿意,这时候给她几个选择,是带着海洋球洗呢,还是带着小黄鸭洗?总之,洗澡是必须的,提供的选项可以帮助达成这个任务。


4. 不可小看的绘本力,合理利用,充分引导


  绘本作为一种很好的载体,利用它来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也很有效。这方面的绘本太多了,比如《菲菲生气了》、《杰瑞的冷静太空》、《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生气的亚瑟》等等。

  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我会根据甜甜当天的表现有针对性的选择主题绘本。最近上面提到的书单是阅读的重点,比如《菲菲生气了》,用直观的画面表现了一个小女孩从愤怒到平静的整个过程,不仅能帮助甜甜很好的认知这种情绪,也对如何疏导它有所启示。

  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弗雷伯格女士在《魔法岁月》一书中写到:“养儿育女这件事,没有家庭小窍门、使用指南或者万能处方,靠的是理解和思考,甚至常常是那个与孩子关系亲密的家长的直觉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其实,“可怕的两岁”,对于我和甜甜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有很多次,小家伙说来就来的脾气让我无所适从;也曾控制不住情绪,冲她发火。与娃斗智斗勇的过程,我无数次希望能赶紧召唤出一个奥特曼,快快降服这只难搞的小怪兽。


  但是我更清楚,成长的历程一去不复返,对我们来说,T2阶段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可能在很多年之后,我回忆起这样一段特殊时光,会笑中带泪的怀念。既然无法复制,那就好好珍惜与感受,哪怕五味杂陈、有辛苦有无奈,却也充满了温馨与乐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家长,这才是养育全部的意义。

作者:筱恬,来源:甜甜麻麻的碎碎念(SweetMum520),甜甜妈,985理科硕士女,职场妈咪;爱码字的育儿控,各大母婴平台育儿达人。用心经营的个人公号,分享各路养育干货与生活感悟。接地气的原创文章,不定期更新。不算高频,但绝对走心。原文标题:《可怕的两岁?对聪明的家长来说,不存在的!》转载已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