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中国节•端午节】传承屈原精神 增强道路自信

 gm63 2018-06-17
我们不应该忘了那些在铁路一线还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铁路劳动者。我们应该该学会敬畏和尊重。为了乘客的安全,为了铁路的畅通,为了祖国的财产,他们检修、维护、巡视、值守,牺牲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让广大乘客放心,践行着人民铁路爱人民的的服务宗旨!

正是仲夏榴花胜火季节,又到端午粽香飘扬时候,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节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致敬。

近期,一则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发言中抹黑祖国的消息,占据了多家网站的头条。该同学在发言中,罔顾祖国在人民民主、社会公平、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为迎合西方社会的反华心态,对当前国家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负面问题进行了夸大,让广大中国留学生感到耻辱,同时也让祖国形象蒙羞。这种崇洋媚外的自卑心态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存在,有的鼓吹西方民主,有的向往西方社会制度。殊不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广大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去革命和抗争,没有当前的国家制度,中国是否存在都是未知,中华民族能否堂堂正正的生存都可能不存在,更遑论杨同学还有机会站在西方国家的讲台上抹黑她的祖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沧桑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生存根本、力量源泉。纵观世界历史,三大文明古国和无数曾经创造灿烂文明的民族烟消云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唯独中华文明跨越历史长河流淌至今,只有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独领风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当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承载着屈原的爱国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华夏大地,捍卫着国家利益。南宋文天祥浩然正气照丹青,明朝史可法扬州头断志不屈,均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最生动的诠释。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国家,一步步达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到危机四伏的敌后去、到战火纷飞的前线去,到荒无人烟的荒漠去、到条件艰苦的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爱国主义精神也焕发出了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大钊、澎湃、夏明翰、吉鸿昌、杨靖宇、江竹筠等无数先烈,流尽献血、舍弃生命为中华民族换来了光明的前途;在和平建设年代,焦裕禄、钱学森、孔繁森、李保国等无数共产党人扎根艰苦地区,默默无闻的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爱国奉献的动人旋律。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志,在为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祖国而不懈奋斗。

张江峰

猜你还想看:

【网络中国节】传统节日不该只有旅游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创新性文化传播,开展更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吸引人们参与,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了解我们的节日,逐渐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培养文化认同感,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优秀...

【网络中国节】守住文化阵地,让传统节日散发耀眼光芒

当然,传承的端午文化精神内涵的重任还在寻常百姓中,作为传承的个体,我们应该多一些文化自信,少一些冷淡,我们需要把那些优秀的文化精神内涵一代传一代,不断的薪火相传,我们优秀的传统的节日定能重新散发耀眼光芒。

【网络中国节】未曾改变的年俗“原味”

其实,在笔者看来,年俗的承载形式不论如何变化,年俗的“原味”都未曾改变,因为它是家的温情,是团聚,春运大幕拉开,近30亿人的长途迁徙,为的就是在过年时赶回家,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然后团聚在一起,感受家的温馨,网络红包的“狂轰乱炸”,既丰富了派发红包的形式,又多了一丝...

【网络中国节】为后代堆积文明和美好

一年一度的年即将来临,关于年的说法,在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总是领着孩子们讲“年”的故事和“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些小辈的孩子们,不能做坏事,不能说谎,还有也不能尿床呀,要不灶王爷上天述职那天会把这些事都说给天上的玉帝听的……虽然说这只是一些迷信的说法,哄哄孩子...

【网络中国节】家,是起点,也是终点

都说“海阔凭鱼跃”,鱼儿曾努力的挣脱过大海的束缚,但是在感受过外面的世界后,终归还是要回到海里。这里只有粗茶淡饭,但是唇齿留香,这里没有画梁雕栋,却可以酣然入梦。听着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响,听着窗户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连爸妈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都觉得那么温馨。过年,回家啦!

【网络中国节】敬老爱老要心存本真和如常

即使生活节奏加速,即使人心难免浮躁,即使舆论需要引导,即使敬老爱老的风气需要树立,我们都不能忘了孝敬父母,尊爱老人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去风气,除去表象,除去形式,还应剩下本真和如常;倚门而望,擦窗盼儿归,愿众多新闻上的志愿者可以让自己的父母“牵衣知去处,倚阁望有归”。

【网络中国节】尊老还需“用”老

然而,如果用心观察,不难发现,社会上有很多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尊老就应该让老年人真正得到尊严和价值。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在工作上有更多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尤其在科研、医疗,教育等非常注重知识和经验积累的领域,如果条件允许,老年人更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网络中国节】让我们身边的老人“老而不孤”

行孝行,让老人“老而不孤”,在孝待我们双亲的同时,我们还要向身边的老人送去关爱孝举,全社会发力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有效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在全社会打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亲敬老...

【网络中国节】孝道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展现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受到广泛的关注,精神赡养自然而然成为了热门的话题,所谓精神赡养,不光是简简单单的给一些经济上的支持,而更多的应该是在精神上给老人更多的帮助,去宽慰、理解、包容他们,赡养不光是依靠金钱,一些老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

【网络中国节】最美不过子欲养而亲还在

这是晋代文人陶渊明过重阳节的方式,但却是到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