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思明居士 2018-06-17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文/冯玄一

李亨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前七位按照即位时间分别是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则天、玄宗李隆基)。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于711年2月,母亲杨皇后。

和他的前辈们相比,李亨算是生不逢时。为何这么说呢?主要是三点:第一点,他老爸、玄宗李隆基是高寿的皇帝,活到七十八岁,在位四十五年。这就使得李亨的储君之路很长而艰辛,即位时已经46岁。第二点,他遇上了令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第三点,他是唐朝历史上首个被宦官左右的皇帝。

01、漫长的储君之路

《旧唐书·肃宗本纪》上记载,李亨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当然这些职务都是“遥领”,并不办理具体事务。开元三年正月,他的兄长李瑛被立为太子。李瑛在储君位置上呆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开元二十六年,李瑛被武惠妃诬陷,玄宗下令废掉太子位,并赐死。不久之后,李亨被立为皇太子。

李亨在太子位上过得并不太平。

他的政敌很多,最大的一个便是宰相李林甫。李林甫一直在背地里要将他置之死地,但李亨非常谨慎,每次都有惊无险地实现“软着陆”。

李林甫死后,继任的宰相杨国忠也把李亨当作政敌,双方明争暗斗。他们之间明里暗里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02、马嵬政变的真正主谋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首都长安。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这天,眼看叛军即将攻入皇城,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仓皇逃出长安,李亨也在逃难队伍中间。队伍到达马嵬驿的时候,停了下来。

安禄山起兵的理由是诛杀奸臣杨国忠。而杨国忠是李亨的政敌。李亨巧妙地利用了士兵对杨国忠的愤恨之情,派遣太监李辅国秘密联系禁军首领、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马嵬驿发动政变,顺利诛杀了杨国忠、杨贵妃等人。

李亨的目的不止要除掉杨国忠,他的目的是要当皇帝。所以,当杀了杨国忠之后,李亨把矛头指向唐玄宗。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掌握禁军的陈玄礼不愿意背上谋逆的大罪,选择保护玄宗。

手上没有武力作为后盾的李亨没法和禁军对抗,只好选择与玄宗分道扬镳。玄宗继续入蜀,李亨则选择北上。他们之所以选择北上,因为当时朔方留后杜鸿渐给李亨带来一封信,信上说,他愿意迎接太子,并且可以凭借朔方军收复失地。

李亨得到杜鸿渐的消息后,大喜,这才决定北上,选择到朔方军治所灵武。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03、灵武称帝

因为李亨手里并没有可做抵抗的军队,只有几个心腹和少量卫队,所以在北上的过程中很狼狈。

在北上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一直追随在李亨身边,这个人就是李辅国。李亨在玄宗尚未归西的时候就称帝,此人起了大作用。

李亨到了灵武之后,李辅国一直劝说李亨尽快称帝。但是李亨一直在犹豫。毕竟唐玄宗还健在,他不敢贸然称帝。

当时杜鸿渐也希望李亨称帝。玄宗老了,天下迟早了李亨的。现在劝进,自己也算是大功臣。他向李亨进言说:“朔方军乃天下劲旅,灵武又是用武之地。如今回纥请和,吐蕃归附,各地郡县都拒不从贼。虽有郡县被叛军占据,也都希望回归朝廷。殿下在朔方整顿武备,然后挥军南下,必能剿灭叛军。”

面对李辅国的甜言蜜语和杜鸿渐的说辞,李亨心动了。756年,在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之后,李亨选择“顺应民意”,于灵武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杜鸿渐被封为御史大夫、河西节度使。而李辅国则被李亨视为心腹,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肃宗回到长安。李辅国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肃宗还设立了“察事厅子”,由李辅国执掌,主要任务是侦察官员活动。李辅国权倾朝野,甚至连宰相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唐朝的宦官专权,由此开始。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只因那里有支队伍支持他

04、肃宗死后那些事

762年,唐肃宗一病不起。朝政掌握在李辅国手里。也就在这期间,玄宗去世。当时,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李豫,立她的亲信越王李系为帝。李辅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肃宗去世当晚,带兵逮捕了越王和张皇后,然后拥立李豫登基。唐朝的宦官之祸,由此拉开序幕。

肃宗和他父亲玄宗同年去世。肃宗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