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孩子和我在一起,但凡重一些的东西,都是他承包的。他背着大书包,双手拎着好多塑料袋,一走一摇摆,累的满头大汗,还咧着大嘴巴笑。 不知觉的,当时比个购物袋高不了多少的小孩,已经一米八多了。现在放假时,两个行李箱,一手拎一个,虽然也会吃重弯着腰,但从来不会要我帮忙。我常会跟在后面拍照,他会调侃说:哎呦妈妈,你公众号又缺素材了呀! 最近,看到很多家长朋友在晒孩子做家务的小视频或图片,还有一些坚持阅读打卡的图片,我想这应该是老师的作业或者要求,并非是孩子主动的。但只要孩子愿意做,那么只要做了,就肯定会有收获的。只要坚持下去,变被动为习惯,那么,孩子就会是真正的受益者了。 我们有时会抱怨孩子偏食,却不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来。其实,不付出,怎么知道食物的珍贵,换一种角度去欣赏,那些就不再是没有情感的饭菜,而是那么的饱含深情。比如说:我家孩子上学前很不喜欢吃蔬菜,我将其混入馅料中,他挑不出来,才会不得不吃。只要是肉炒菜,蛋炒菜,他肯定会剩下菜。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之后,无意间得知小孩子种菜,可以培养对蔬菜的喜好,于是,我在家里的阳台上,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上了一些西红柿,辣椒,鸡毛菜,花生,豆子,根子菜等蔬菜,虽然长得并不是很好,但但凡是自己看着长出来的,他都会吃。后来我带他去农民的蔬菜大棚,看到农民在冬寒季节,在蔬菜大棚里,汗流浃背地干活,他很意外,他从来不知道,买到的蔬菜,是这样辛苦种出来的。记得那天,我们帮着拔草,素不相识的老夫妻,热心地送给我们很多生菜。我们给钱,说什么也不要。那次回家,孩子很珍惜地吃完生菜,跟我说,其实,这味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吃。 再之后,他不再挑食,什么都吃。身体也从之前的豆芽菜,慢慢壮起来。到了学校,他会有自己的喜好,偏爱肉食,但那样容易上火,他就开始调整,荤素搭配。他说,三楼的大烩菜挺好吃的,白菜很多。回想当年,让他吃上一口菜,真是难得不行。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让他动手去做,亲自去参与了,他才知道饭菜是什么。 当然,孩子并不仅仅种菜,还会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来。即便是偶尔被烫到,或者磕到,他都无所谓。如果我做饭时,哎呦叫一声,他就会跑过来,问。如果我烫到了,他会找来碱面,让我敷上,如果我摸到山药的粘液过敏了,他会帮我倒醋冲洗,很多常识,就是这样慢慢积累了。而这,是将来他独自生活后,一个很好的助手。没有什么比自己会,更方便。 做饭如此,做家务也是如此。 其实,在这个方面,我并没有很好的示范。比如我看书,书桌上有书架上有,沙发上有,甚至厕所都会有。孩子也跟我学。比如我收拾衣服,总是混在一起,找的时候又翻找很久,弄得很乱,还找不到。夫君提过很多建议。我总是不以为然。之后总是找不到东西,他说,你在单位放东西有条理,在家里怎么就不行呢? 想想也是,开始改变。证件放到什么地方,衣服如何分类,被褥如何叠放。加之最近学会了衣服的折叠,可以很整齐地叠好,放到收纳袋或者收纳盒中放好,这样再找,会有清晰的方向,再用,也很方便,不会匆忙,不会狼狈。这样也会给孩子做一个正方面的示范。在帮他买了收纳抽屉之后,他也学会分类放,药品,内衣,校服,卫衣,书本。上次进宿舍,发现他有自己的章法,什么放到哪儿都很清楚,我们反而不用插手去管,他自己就会弄得很妥当。 上次回来说,鞋子有了异味,可以塞上卫生纸,就会减缓很多呢!我说,你可以继续尝试一下自己刷鞋吧!他嘿嘿笑。我说这是懒出来的妙招。 其实,我们在羡慕学霸的好成绩的时候,总是会发现,他们除去学习,其他方面会同样出色,比如桌面整齐,内务整洁。而我们则想当然地认为,他只要学习就够了,而忽略了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真的是相辅相成的。 孩子住校将近两年,他的改变确实挺多的。从开学报到后,仅仅两天就换宿舍,半年后分文理又换。再过一个多月,高考后,还要换楼。有的家长会有担忧,孩子们行吗? 其实,去年我也关注过高三换宿舍时,老师分享的照片,虽然孩子们累的衣服都湿透了,但脸上洋溢的,都是笑容。 他们都已经十八岁了,在解析复杂的物理化题目,分析繁琐的文综题目时,会如鱼得水,那么,这搬移东西的简单事情,还能难住他们吗?孩子们的条理性很强的,自己先各自收拾,打包,然后重的可以借助拉杆箱托行,或者两个人一起抬,互相帮助;琐碎的,整理到一起,数清楚自己的行李数量,到新宿舍后,做好检查,再分门别类地整理。 对于咱们学校的孩子,最后一次搬移东西,是高考后,听说,高考后,很多学生会将书籍,整齐地放到阶梯教室中,供学弟学妹们免费使用。这和其他某些学校撕掉,扔掉截然不同,而是将有用的,传承下去。生活老师会告诉他们,将不用的需要扔掉的,放到床板上,会有人过来收拾。那么除去这些杂物,其他地方,都会收拾干净才会离开。 我想,高考场上的考试,有分数衡量,而生活上的考试,却是一场无声的测试,评判者,是看不到的生活,也是未来的机遇。 昨天我说,孩子们返校遇到下雨,应该做好预案,查天气预报,做好防护。可即便是没有防护,真的不得不淋雨,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办法。比如,用外衣披上,或者护住书本,他们宁可自己淋湿,也不会让书本受损。其实,学生时代的淋雨,是一种很珍贵的经历,这可以教会他接纳很多。但若没有学会接纳,而只是抱怨了,那么,我们家长就需要反思,过去的成长中,我们到底以爱为名,给与孩子了什么。 记得,去年高考时,孩子们布置考场,将颜值最高的桌椅,摆放整整齐齐的,擦拭干干净净的,老师和学生们检查过,才算合格。他们就是把这个考场,当做未来自己的考场来布置的。 记得,我们无数次进入学校,路过高三楼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我们就是想着,这是照顾未来的自己孩子。 其实,很多所做,高一高二经历的,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做。到时接纳时,会更加坦然,会想起曾经的自己,会感慨,会更有力量。 有时,我们看到,比孩子更加矮小的父母,背着大大的行李,孩子在一边玩着手机漫步走时,会不由的感慨父母爱的伟大,而我则会担忧孩子未来的承担。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我们期许孩子在学习上承担无限重的压力,却在生活上,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安逸,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方是重压,一方是安逸,他要何去何从呢?在生活中,掏出几张钞票,可以换取一餐可口的饭菜,从清晨的菜市场,到洗涮切炒,也可以做出一餐饭,或许并不那么可口。但却可以植根在家人的心中,成为不管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如果可以参与其中,如果可以品味其中的艰难,那么,这是一种负重,却可以因此走的更远。两能相衡才能算相依,家长世界里的辛劳,可以分享给孩子,孩子世界里的辛苦,家长也可以共担,如此,才算一家人的相持相依。 孩子一样,其实,夫妻也是一样。当一方过多地承担时,这爱的天平,就会失衡,一起付出,一起努力,一起学着为对方改变,一起努力去经营的,才是一个平凡温暖的小家。 下面来欣赏一下雨后放晴的大二南吧! 最后来一个全景。 感谢李校长热心分享。再附送一份幸运给大家! 最后附赠一张沧州的古运河。 感谢孙希旺老师分享,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