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建国初期称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是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然而有很多人对这种疾病还不是很了解,为此下面为大家介绍了疟疾的辩证要点及中医治疗原则,以供大家参考。 疟疾的治疗原则 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疟疾证候的不同,分别结合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治法进行治疗。 对于疟疾的治疗,古代医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重视。如《明医杂著。疟病证治》说:“邪疟及新发者,可散可截;虚疟及久者,宜补气血。”《万病回春。疟病》说:“人壮盛者,宜单截也”,“人虚者,截补兼用也”,“疟久不愈者,先截而后补也”,“疟已久者,须调养气血也”。 疟疾的辩证要点 1、辨寒热之偏盛《景岳全书·疟疾》说:“治疟当辨寒热,寒胜者即为阴证,热胜者即为阳证。” 对于一般疟疾,典型发作者属于正疟;和正疟相比较,阳热偏盛,寒少热多者,则为温疟;阳虚寒盛,寒多热少者,则为寒疟。在瘴疟之中,热甚寒微,甚至壮热不寒者,则为热瘴;寒甚热微,甚至但寒不热者,则为冷瘴。 2、辨正气之盛衰疟疾每发,必伤耗人体气血,病程愈久,则气血伤耗日甚。正气亏虚,易于形成劳疟而反复发作。 3、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一般的疟疾症状比较典型,休止之时,可如常人;定时而作,周期明显;神识清楚;发病虽以南方多见,但全国各地均有。而瘴疟则症状多样,病情严重,未发之时也有症状存在;周期不如一般疟疾明显;多有神昏谵语;主要在南方地区发病。 全球医院网温馨提醒:疟疾的初期病征与感冒相似有间歇性发烧发冷和头痛,并可导致并发症如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昏迷。后期如不经过治疗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黑热尿,甚至导致死亡。所以一定要重视疟疾的治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