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提问——亲子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GPF生活教育 2018-06-18

我相信几乎所有家庭都会给孩子读绘本,并且很多家长都认为读绘本很重要,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视听感,语感等等。其实,读绘本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有质量的亲子阅读,甚至是最好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式。但是,作为家长,你真的会读绘本吗?

是不是很多的时候,其实只是你在照着书念读,孩子在旁边听,他究竟听进去多少,甚至听没听,你都无法确定。或者你给孩子念的书,是某大V推荐的,但孩子根本没兴趣,你也只是完成任务的给他从头到尾读一遍,也许再也不会去碰这本书了。

如果一直是这种单向输入式的读绘本,别说培养思维能力了,甚至是在浪费时间。对于一个已经上了幼儿园且有一定表达基础的孩子来说,帮助孩子有效的输出才是绘本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要孩子开口,那么,你得学会提问。

如何提问呢?首先你得弄明白,什么是思维能力?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思维能力重点指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很简单,就是孩子能记住一些事实性的东西。理解能力是指需要对事实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而分析能力,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事实进行比较区别,找出不同或者共性的能力。

下面我通过《小猫头鹰》这个故事,给大家具体展示一下,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且很有代入感的故事。讲的是三只小猫头鹰一天夜里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之后,它们的猜测,担心,焦急,以及妈妈回来后它们的喜悦。孩子特别好理解,也特别容易共情,特别喜欢。

1

从前,有三只小猫头鹰,秀秀、皮皮和比比,他们跟猫头鹰妈妈,住在树洞里。

第一页是简单介绍小猫头鹰一家。看到这里,我会问一些具体的、和内容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记忆类的问题。比如,三只小猫头鹰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哪里?它们的家里有什么呀?

同样也是这一页,如果我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比如,同样是问家里有什么,我这样问“你能给妈妈描述一下小猫头鹰家里是什么样的吗?”那么就不再是记忆类的问题了,就变成了理解类的问题。孩子可能就会觉得难很多,但几次之后,他就能理解什么是描述了。

比如我们家非非前段时间特别爱问,妈妈,那个是什么?我说哪个呀?他说,那个,就是那个?我就会说,你给妈妈描述一下“那个”是什么样子的,不然妈妈也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起初孩子并不懂得描述。我就会告诉他,你给妈妈形容一下“那个”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在哪里。最近孩子问那个就问得少了,他会至少给我简单的描述“妈妈,那个红色的是什么?”

如果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清楚明白和有效的,并且学会如何具象化的描述一个东西或一个场景。

2

某一天晚上,小猫头鹰醒了,发现妈妈不见了。

在这本书中,最小的那只叫比比的猫头鹰,几乎只会说一句话,就是我要找妈妈。孩子特别容易记住这里,每次我读完秀秀和皮皮这两只猫头鹰的对话,问“比比说?”孩子马上就会学着小朋友要哭要哭的声音说,“我要去找妈妈”。

模仿小比比,扮演小比比,是读这本书孩子最大的乐趣之一。找到读书的乐趣,才是亲子阅读的本意。

读这两页,我会进行一些延伸知识类的提问。比如,我会说,你知道猫头鹰会去捉什么小动物来吃吗?因为我们之前读的一本绘本里有讲小猫头鹰捉老鼠,所以我会提醒他我们在什么书里面讲过的,你想想看呢?

这其实是在帮助孩子调取知识以及做新旧知识的联系。这属于记忆能力的高级阶段,也会为将来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3

小猫头鹰等了很久妈妈都没回来,于是它们走出了树洞。

这里最开始我会问,秀秀站在哪里?皮皮现在哪里?比比站在哪里?这个属于简单的记忆类问题。孩子会直接背出来,秀秀站在粗树枝上,皮皮站在细树枝上,比比站在老藤子上。

等他熟悉了之后,我就会指着图接着问,那你告诉妈妈它们哪个是秀秀、哪个是皮皮、哪个是比比呢?这就是更高级的分析能力了。孩子需要从图中区分出粗树枝,细树枝和老藤子,然后看是谁分别站在哪儿,才能最终指出秀秀皮皮和比比。

这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比较难,我们可以根据分析一步步引导孩子找出答案。比如先带着孩子区分粗树枝,细树枝和老藤子。接着问,谁站在粗树枝上?谁站在细树枝上?谁站在老藤子上?等孩子一一对应地回答出来后,再让孩子指出哪个是秀秀?哪个是皮皮?哪个是比比?

当孩子顺着这种方式得出答案后,他会特别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种引导,其实是在给孩子展示思考路径,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应该怎样思考和解决。这才是我们最想要教给孩子的能力。

4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

优质的绘本有个特点,就是图画非常的精美。这本《小猫头鹰》的图画,不仅细腻精美,而且视角独特多变,很有场景感。比如这里就是采用的俯视的视觉,看到的是妈妈的背以及小猫头鹰的背。

但是,不能天然的以为孩子就知道哪里是小猫头鹰。不仅不知道,我给他指出来后,孩子还会问我,那他们为什么没有眼睛呢?我说因为猫头鹰妈妈是从它们的背后飞过去的,我们看到的是小猫头鹰的背。

我于是转过身去问他,你从后面能看见妈妈的眼睛吗?孩子说不能。我又转九十度,让他从侧面看我,继续问他,这次你能看见妈妈的眼睛吗?孩子说可以。我问他你能看见几只眼睛呢?孩子说一只。

我说对啊,妈妈有两只眼睛,但是你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眼睛数量是不一样的。有段时间,我和孩子间的有个游戏,就叫做你能看见我的几只眼睛。他会背对着问我,或者侧向我,问我,妈妈你能看见我几只眼睛呢?这其实是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的特别亲密的链接方式。因为别人听不懂,也不明白,这是只属于你和孩子的一个互动方式。

还有最后,猫头鹰妈妈问小猫头鹰怎么那么心慌。秀秀和皮皮都说早就知道妈妈会回来,以表达他们其实并不害怕。最小的那只猫头鹰比比,终于不再说“我要找妈妈”了,而是直接表达“我好爱妈妈呀”。每每读到这里,孩子就会凑到我面前,对我说,我好爱妈妈呀。这种跟孩子之间的亲密互动,难道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幸福和收获吗?

学会提问,不仅可以让绘本阅读变得事半功倍,还能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当然,首先你得愿意思考,并且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